感染性腹泻
原因
小肠每天吸收7——8L水,大肠每天吸收400—1000ml水,当肠道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时候,肠道的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肠道不能正常的吸收水分以及电解质,所以发生腹泻。
(1)细菌性腹泻是指各种细菌引起的腹泻。
(2)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叫病毒性腹泻。
(3)真菌性腹泻是指由真菌感染肠道引起的腹泻。
感染性腹泻
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1、分泌性腹泻
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
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
2、炎症性腹泻
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
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
一般及对症治疗
继续饮食,积极补液,对症支持,尤其注意改善中毒症状及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失调。
病原治疗
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病原治疗。
健康教育
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