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怎么办 中医来帮你(13)

  5、久病入络,应配以活血通脉

  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气虚鼓动乏力,血行不畅,则血脉瘀滞,即《灵枢·刺节其邪篇》“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之谓,故气虚眩晕,迁延日久,气不运血,便可见唇甲青紫、面色晦暗、身体疼痛、舌质青紫,脉象细涩等血脉瘀滞的症状,当治以健脾益气,活血通脉。

  方选补阳还五汤,多加核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川芎、地龙、水蛭、土鳖虫等药物。

  一则活血通脉,使经气畅行,消除瘀血之症状。

  二则活血化瘀与补血补气合用,动静相宜,加快补益气血之速度,使脉道得充,血压得升。总之,气、血、阴、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密切的联系,即决定了其在病理上也多相互影响。

  在病理性低血压病理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常可形成阴阳津血互损、气陷不升以及血脉瘀阻等证型,故治疗宜采用补益心脾之气以治其本,滋阴、养血、温阳、升举清阳、行血通脉以治其标的方法。

  而此法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应该适时把握病理性低血压(眩晕)的病机演变特点,在尚未显现出阴血不足、阳虚、气陷、血瘀之变时,识微知著,先其所因,制其所变,在补益心脾之气以固本的同时,兼以滋阴、养血、温阳、升举清阳、行血通脉,就可防止耗血伤津、损阳气陷、致瘀的发生。此亦即《内经》所谓“上工救其萌芽”。

  其二,对阴血不足、阳虚、气陷、血瘀之变在病理性低血压(眩晕)病理进程中已现,应该在补气固本之中,兼以滋阴补血、温阳助阳、升举清阳、行血通脉,则不失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之举。

  方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治则治法上,《黄帝内经》高度概括为“谨察阴阳,以平为期”,“治病必求于本”。那么临证时如何遣药组方呢?

  众所周知,方药的组成是依据君、臣、佐、使的原则,按照一定的剂量配伍应用于临床。“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早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从中可看出药引的概念在《内经》缓解。

  头晕时测血压偏低,90 mmHg/60 mmHg 左右,低达70 mmHg/60 mmHg。

  前因体力劳动,头晕加重,伴头昏沉空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测血压75 mmHg/60mmHg,寐差,大便干结,3 d~4 d 一行,小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心脾两虚,肾阳偏亏。

  处方:黄芪15 g,党参24 g,桔梗9 g,柴胡9 g,升麻9 g,当归12 g,炮附子先煎6 g,炒白术12 g,茯苓15 g,麦冬30g,五味子9 g,炒麦芽30 g,木香9 g,鸡内金12 g,炒黄芩6 g。7 剂。

  二诊:患者头晕大减,无头痛,腰膝酸软减轻,身体转暖,仍感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大便偏干,舌红,苔薄白,脉细弱。

  上方改炒黄芩15 g,7 剂,续服。

  按语:患者平时工作劳累,睡眠较少,阴血渐耗,又三餐不及时,脾胃受损,气陷不升,上气不足,脑窍失养,故见头晕,体位改变时眼前黑曚,疲倦乏力。脾气亏虚,运化无力,胃失受纳,浊阴不降,故见食后腹胀,恶心呕吐。

  气虚及阳,后天损及先天,肾中元阳亏虚,故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阴血亏虚,肠道失润,故见大便干结。舌脉相参,治宜健脾养心,温通肾阳。

  方选升陷汤加味,酌加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炮附子温通脾肾之阳,使先后天互资。鸡内金、木香、炒麦芽诸药理气养胃,消除胀满。

  又此方之药皆性温之品,患者大便干结,舌红,为阴血耗伤,内生虚热之象,故加少量炒黄芩以佐制诸药,防止辛温伤血,又能调和胃肠。方证相和,故其效大显。

低血压中医治疗 低血压吃什么好 低血压怎么办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