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天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喝粥成了冬天的必需品。那么你知道中医眼中的养生粥是什么样的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医眼中的养生粥,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了,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教你如何做养生粥
喝粥是件很平常的事,尤其北方特别盛行。虽说粥是很简单的食物,却为历代医家和养生家所推崇,南宋爱国诗人、养生家陆游甚至诗曰:“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神仙”者,求道之修士、长寿之隐士也。仅靠食粥就能成“神仙”,虽属夸张,却反映出粥的养生实效。
中医养生粥制作简单,用大米作为养生的材料,几乎所用的食物都可以与它搭配。大米本来就是很有营养,大米煮粥可以养胃、清脾健肺,还能防止其他疾病对胃的伤害。因此,养生粥在我国中医文化中出现不久就被很多中医们采纳吸收,成为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
粥制作简单,以米为基础材料,可具有无限包容性,几乎能搭配任何食物和药物。米之性味甘平,煮粥而食能濡胃阴、养脾气,能防其他药食伤伐脾胃。因此,粥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不久,便被中医界吸纳,成为养生疗疾的重要手段。中医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全书仅载十三方,其中有一方为“半夏秫米汤”,以秫米为汤,配半夏和胃安神,实质就是一碗“助睡粥”。
其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粥在医学中的应用范围日渐宽广,几乎每部医籍中都立粥方以养生疗疾。到了现代,几乎家家都会煮粥食用,有些家庭还喜在粥中增益食材,或加入药物,使粥的养生作用更加显著。这样看来,粥真是我们身边的养生保健的神品啊!
《随息居饮食谱》说:“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然而,吃粥养生,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吃粥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人者,除了老、幼、孕产妇、重病和虚极的人,不论粥中如何搭配药食,都不建议每天单食粥饭。尤其对于年轻人,虽说古人认为粥“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但粥饭滋味淡薄也是客观事实,不能投年轻人的口味所好,久食反为其所不喜。不同体质者还可食用特色粥,如阳虚者宜食羊肉粥、干姜粥等以温阳;阴虚者当食沙参粥、玉竹粥等以补阴。因时者,不同的季节,粥中食材的搭配有不同的重点。唐代医学家王冰说“春宜凉,夏宜寒,秋宜温,冬宜热,此时之宜”,可参!因地者,南甜北咸,大抵南方属火,宜凉性粥食;北方属水,宜温性粥食。
其次,煮粥也要讲搭配。现代人煮粥,喜欢在粥中配用一些药物,那么就要注意药食的搭配。作为养生应用的粥食,应该以米、豆等食物为主,以药物为辅。养生粥有别于药粥,后者重在治疗,因此偶尔可以多放药物,平时仅以米粥和胃即可;养生粥在于长久食用,缓缓滋养,因此药物种类和用量宜少,甚至不用药物。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粥反是很好的养生常食之物。
再次,养生粥中勿用峻烈之药。清朝宫绣在《本草求真》中认为:“米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之。”也就是说,米粥虽然补泻作用十分微弱,若在米粥中加入人参,却会大大加强人参的效果。这本是好事,然而也说明米粥与药物之间存在着我们尚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的关系。因此,除上述所言养生粥中少用药外,更不应该使用效果峻烈甚至有毒的药物。近些年很流行的“附子粥”便是一例,附子毒性不小,临床应用尚且小心翼翼,怎能在普通大众中广泛推广?
中医药粥的煮制方法
药粥煮制方法是否科学,不但直接影响到防治疾病、益寿延年的效果,还关系到是否乐于服食。药粥的煮制,要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能与特点,采用不同的配制烹煮方法。
1.以中药直接与米谷同煮为粥。凡可供食用的中药,大部分均可采用这种煮制方法。例如山药、大枣、扁豆、百合、羊肉、胡桃等,均可切碎或捣为粗末与米煮粥。
2.中药研为细粉与米谷同煮。如菱粉粥、莲子粉粥、芡实粥、白茯苓粥、贝母粥等,这类粥,为了便于煮制与服食,先把它们磨为粉状,与米一同煮为粥糊食用。
3.以原汁同米煮粥,如牛乳粥、甜浆粥、鸡汁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