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留针问题:以快针为主,大部分不留针,部分需要留针,多在1~5分钟。如取远端穴位火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时,需要留针5分钟。
(6)出针:起针时医生要手拿消毒干棉球,以备出血、出脓擦拭或揉按时用。当火针进到一定深度时,应迅速出针, 目的是减少患者痛苦,不扩大针孔以免小瘢痕形成。
(7)出针后处理:火针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一则可以减轻疼痛,二则可以保护针孔。
温通法的刺法根据适应证分类:可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1)经穴刺法: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辨经,在经穴上施以火针,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主要适于内科疾病,针具以细火针、中粗火针为主。进针的深浅较毫针要相对浅一些。
(2)痛点刺法:在病灶部位寻找明显的压痛点,在压痛点上施以火针的刺法,使局部经脉通畅,气血运行,适于肌肉、关节、各种神经痛,针具以中粗火针为主,进针可适当深一些。
(3)密刺法:使用中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火针方法,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病情重趋于密,以每针相隔1 厘米。以足够的热力改变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病损组织新陈代谢,此法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性皮肤,如神经性皮炎。一般选用中粗火针,针刺深浅要掌握适度,一般火针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而又刚接触到正常组织的深度为宜,太浅或过深都不相宜。
(4)围刺法:用火针围绕病灶周围行针刺的一种火针刺法。进针点多落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围刺法主要适用于皮科、外科疾患,以中粗火针为宜,进针的间隔距离1~1.5 厘米刺1针为宜。针刺的深浅应视病灶深浅而定,病灶深则针刺亦深,病灶浅则针刺亦浅。有时可直接刺络脉出血,以祛除瘀滞,对局部红肿大有益处。
(5)散刺法:是以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火针刺法。具有治麻、止痒、定痉、解痛的功效。多用于治疗麻木、瘙痒、拘挛和痛证。一般每隔1.5 厘米刺1针。针具好选用细火针,刺激以较浅为度。
温通法根据进针快慢分类:可分为快针法和慢针法。
(1)快针法:是进针后迅速出针的一种常用的火针针刺法。“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一般都是进针后一刻不停以敏捷迅速出针,整个过程只需要1/10秒的时间。借助烧红的针体带来的热力,激发经气,推动气血,温通经络。
“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快出快入是火针的优势,它治疗疾病具有省时,痛苦短暂的优点。
(2)慢针法:火针刺入穴位或部位后,停留一段较短的时间,然后再出针。留针时间多在1~5分钟。在留针期间可行各种补泻手法。慢针法具有祛腐排脓、化瘀散结之功。主要适用于淋巴结核、肿瘤、囊肿等,各种坏死组织和异常增生一类的疾病。
(3)强通法:"放血疗法"应根据不同的症状,施术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以下5种刺法。
(7)缓刺法:适用于浅表静脉放血,如尺泽、委中、肘窝、胭窝等部位放血宜此法。操作时用橡皮止血带系在所刺部位的上端或下端,施术者右手拇食中三指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静脉努起处,徐徐刺入0.5~1分深,然后将针缓缓退出,血即随针流出,停止放血时,将橡皮止血带解开,用消毒于棉球揉按针孔,血即可自止。
(8)速刺法:这种刺法,施术时先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着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可速刺入0.5~1分深,立即敏捷地将针退出,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血液尽快流出来。如咽喉痛刺少商穴,中暑刺十宣穴,中风刺十二井穴。
(9)挑刺法:这种刺法适用于胸部、腹部、背部、头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刺针时看准胸背部的痣点,左手将红痣点的皮肉捏起,右手持"三棱针"横挑之。
(10)围刺法:这种刺法,施术时对于红肿患处周围用"三棱针"点刺数针或几十针,然后用两手指轻轻挤压局部,或用拔火罐吸拔,使恶血尽出,以消肿痛,此法适用于痈肿、痹证及大头瘟、丹毒等症。
(11)密刺法:此法适用于皮肤病,如顽癣等。施术时用梅花针叩打患处,使局部出微量的血液,有较好效果。
放血后如发现血色暗红,不予特殊压迫止血,令其瘀血流尽血色逐渐转为鲜红时出血自止;如放血后即发现血色鲜红,一般情况下,穴位点刺出血时,3~5滴即可,予以压迫止血。
结语:看了小编的上文,相信只要认真阅读完本文的人一定知道贺氏针灸法到底是怎么回事了。针灸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养生疗法之一,一直流传到至今。针灸不仅可以治疗缺血性中风而且还可以缓解身体上的疼痛,对爱美的女人还可以减肥瘦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