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医家论述
1、李杲:四物汤内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妇人骨蒸妙。地骨皮治足少阴、手少阳有汗而骨蒸者。
2、《纲目》:枸杞之滋益不独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热而已。
但根、苗、子之气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无别。
盖其苗乃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
此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
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止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
世人但知用黄芩、黄连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黄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阴火,谓之补阴降火,久服致伤元气,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人所未喻者。
3、《本草汇言》:王绍隆云,骨中火热为眚,煎熬真阴,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润,不泥不滞,非地黄、麦冬同流。
4、《本草正》:地骨皮,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轻,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药惟南者为佳。
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风寒而热在精髓阴分者宜。
此物凉而不峻,可理虚劳,气轻而辛,故亦清肺。
5、《药品化义》:地骨皮,外祛无定虚邪,内除有汗骨蒸,上理头风,中去胸胁气,下利大小肠,通能奏效。
入泻白散,清金调气,疗肺热有余咳嗽,同养血药,强阴解肌,调疮痘不足皮焦。
以其性大寒,酒煎二两,治湿热黄疸为神效。
牡丹皮能去血中热,地骨皮能去气中之热,宜别而用。
6、《本草新编》:地骨皮,非黄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虽入肾而不凉肾,止入肾而凉骨耳,凉肾必至泄肾而伤胃,凉骨反能益肾而生髓,黄柏、知母泄肾伤胃,故断不可多用以取败也,骨皮益肾生髓,断不可少用而图功。
欲退阴虚火动,骨蒸劳热之症,用补阴之药,加地骨皮或五钱或一两,始能凉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热也。
7、《本草备要》:朱二允曰,地骨皮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
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