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宜兴紫砂 人们对紫砂壶存在哪些误区(4)

  宜兴紫砂地缘特性及其优势

  从混沌初开,历亿万年沧海桑田之变,造物主已为地球划分出不同的物质层面,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宜兴丰富的陶土资源是上苍的恩赐,紫砂陶土在千年前就逐渐为制陶人所认识和应用,催生出宜兴紫砂陶这一特殊品种,经历代陶工薪火相传,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器,以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和优异的实用功能而卓著声誉。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 7年6月,“宜兴紫砂”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换言之,宜兴是紫砂的独产地,紫砂是宜兴的大名片。现从紫砂地缘特性与紫砂器的发展作一初步阐释。

  紫砂泥,地缘特性的载体

  众所周知,紫砂泥被称为陶都的“五色土”,历史上早就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知阳羡溪头一丸土”,“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等说。宜兴紫砂陶之所以成为享有盛誉的艺术珍品,究其主要原因,无不归功于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泥原料宝藏。这也是不可替代的地缘特性所决定的。

  紫砂泥是从制作陶缸的甲泥矿层的夹层中分离而出,含铁量相对较高的一种陶土,一般每吨甲泥中紫砂土仅占3%左右。大类有紫泥、红泥、本山绿泥(团泥)三种,经拼制又可生成数十种泥色的紫砂泥,因其粘中含砂,具有制作上的可塑性、烧成后色彩的多样性和良好透气性。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一带的地层下,就蕴藏着丰富的紫砂矿土,民间流传至今的“始陶异僧”到黄龙山指点卖“富贵土”的故事就把紫砂“五色土”的神秘与宝贵,演绎得出神入化,被世代陶工尊奉。至于宜兴紫砂矿土资源究竟状况如何?这对于紫砂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资料显示,早在1925年,当时的中央地矿局派专业人员对丁蜀地区的紫砂陶土原料进行过首次普查,并得出了“紫泥产于南山、黄龙山”、“红泥产黄龙山、南山”、“绿泥产青龙山”的结论。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党和政府对宜兴陶土矿多次勘探普查, 宜兴境内已发现各类陶土矿床(点)102处,其中,甲泥矿28处,白泥矿36处、嫩泥矿21处,紫红泥和小红泥12处,瓷石(土)矿5处。探时储量7300余万吨,远景储量2800余万吨,保有储量6500余万吨。其中,紫砂泥估算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均为90余万吨。这些数据表明, 宜兴丰富的陶土资源矿藏,铸就了陶都的辉煌,谱写了几千年灿烂的陶业发展史,尤以紫砂泥的独特性、稀有性成为繁荣“紫砂陶”门类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缘特性带来的财富基础。

  紫砂壶,地缘特性的产物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的宜兴紫砂,从历史上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制壶留传实物“供春壶”开始,至今已有四百年。

  由于紫砂壶在造型、装饰乃至泡茶实用功能上独树一帜,又因从明清以来文人雅士在设计、陶刻上的参与介入、茶文化的兴盛,使紫砂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大有创新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壶艺界的代表人物,像清代的陈曼生、近现代的任淦庭、裴石民、顾景舟等,至今,他们的传统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仍然影响着后人。应该说,得天独厚的紫砂泥料是基础,千姿百态的紫砂晶类是文质文明的结晶,是紫砂地缘特性效应的产物。

相关阅读推荐:
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 宜兴紫砂  史上全明星资料
紫砂壶选购的两个阶段
紫砂壶选购的两个阶段紫砂壶被很多人喜欢,然而在选购时却也有着很大的学问。
紫砂方壶的制作原则与基础
紫砂方壶的制作原则与基础紫砂壶深受大众喜爱,我们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纹。
顾景舟紫砂壶特点及鉴定
顾景舟紫砂壶特点及鉴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讲收藏紫砂壶当做一种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