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紫砂壶历史 紫砂壶的起源及创作历史(15)

  首先,文革壶的时间概念不清。“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停工停产的宜兴紫砂工艺厂,在这10年期间至少也产生了数十万计的茶壶。假如把这期间出产的紫砂壶全部算作“文革壶”,那么,它们是否都具备超过本身价值的特殊价值?现代良多紫砂壶没有年限的印记,不像字画作品有时间款识,又何以详细认定年限?

  其次,就质量而言,宜兴紫砂出产企业在特殊时期的出产并未受到影响,所有半成品坯件仍要送到半成品库一件一件验收,成型茶壶的质量基本没有下降,何来“做工极其粗拙”之说?另外,当时顾景舟、高海庚、徐汉棠等名家也常常为产品打样,提供制作模型的母模等。

  其三,就品种而言,1966年下半年到1972年出产的茶壶品种大体有竹段、竹鼎、梅花、莲子、菊珠、寿星等,茶壶底印则同一为“中国宜兴”4个字,茶壶盖内多有木质楷书印章,有名而无姓,如“金风”、“洪英”、“顺英”、“碧芳”等等。

  综上所述,“文革壶”是一个炒作出来的概念,它不具有经济价值上的特殊意义。目前,市场上的所谓“文革壶”大多制作粗俗、草率。实在,说到底,紫砂茶壶的终极价值还在于它的工艺水平。

  朱泥小壶很名贵

  紫砂泥可分成红泥(朱泥)、紫泥(底槽青)、团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

  朱泥壶的泥料属于红泥,是红泥中的精品,它产在嫩泥矿层的底部。纯正的朱泥历来非常名贵,以斤、两为单位计价出售。

  兴盛于清朝初期与中期的一种饮茶用具——朱泥小壶,是宜兴紫砂的特殊成就。

  日本人奥阑田19世纪末出版了紫砂壶专著《茗壶图录》,图录中就描写了朱泥小壶竹苞松茂。

  朱泥壶素身素面,是典型的“光货”。其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5点:一是壶体较小,体高多在5~8厘米之间,也有10多厘米的,腹径弘远于壶底高,容量多在100~300毫升之间;二是壶底多为扁矮的梨形或扁鼓形;三是采用平底或卧足;四是多用压盖式,蘑菇状纽,纽中均有气孔;五是圆把。

  清初至清中期的朱泥壶很少有低于140毫升容量的,若在60毫升以下,大部门是清末或清末以后的作品;清初至清中期作品在造工方面比较朴拙,即不太可能过于精工,好比清初壶内底面均不以竹刀修刮;一般来说,道光以前的壶,盖唇不长,盖内有“水平”字样,最早的为道光十三年;清初,壶的把圈位置较高,而且有向上提的感觉。

  朱泥壶由于其含氧化铁的成分高,所以其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色彩饱和,红艳欲滴,而且烧成后表面有柔和半透明状的红色光泽,有金属之声,清脆动听。自然的佳品朱泥壶烧成后会发出迷人的七彩光晕。

  朱泥壶虽说300多年来不重装饰,但一直沿袭壶底铭文的现象却是史无前例的。目前可见的朱泥壶来源共有2种,无非出土壶与传世壶而已。

  结语:每个时期的紫砂壶都有它的特点,就拿当代的紫砂壶艺术和草创期的相比,当代的不管是做工、装饰还是美观等方面都比最初的时期好很多。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都有用哦,希望大家也能够收藏哦。

相关阅读推荐:
紫砂壶 紫砂壶的发展 紫砂壶历史  史上全明星资料
紫砂壶选购的两个阶段
紫砂壶选购的两个阶段紫砂壶被很多人喜欢,然而在选购时却也有着很大的学问。
紫砂方壶的制作原则与基础
紫砂方壶的制作原则与基础紫砂壶深受大众喜爱,我们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纹。
顾景舟紫砂壶特点及鉴定
顾景舟紫砂壶特点及鉴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讲收藏紫砂壶当做一种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