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宜兴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的常见问题解答(7)

  新中国成立后,王寅春为紫砂艺术界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六十年代王寅春多次承制国家礼品。在同辈人中,王寅春为人朴实、乐于助人、爱徒如子、亲如家人。1958年王寅春在厂里带徒工,有一次他制作了一把“牛盖洋桶壶”,作品线条流畅,光润饱满,全班徒工看到后很是羡慕,心里都希望有一把作珍藏。后来,他得知大家的心思,在七十年代,年事已高之时,竟然连续十多天,做了近50把“牛盖洋桶壶”,使每个爱徒都得了一把,这批充满情感的“牛盖洋桶壶”件件挺拔端正、光泽和润,得者视之如宝,此事至今传为美谈。

  王寅春从艺六十多年,创制了无数紫砂精品,光货、花货、方货、筋囊货各个紫砂器型门类都有经典传世。在七十多岁高龄后依然创作出了经典代表作品之一的“裙花提梁壶”。

  “鸣远第二”裴石民

  裴石民,1892年出生于宜兴蜀山,原名裴云庆。十五岁时拜自己的姐夫江祖臣为师,开始学制紫砂壶。江祖臣字案卿,是清末民初的制壶名手。江案卿制壶严谨,要求严格,裴石民初入师门时,师傅要求他从仿制“狮球壶”入手,反复仿制,严格要求自己所有的作品,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能够成就“鸣远第二”的声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裴石民在仿古作品上取得的成就。裴石民第一次被邀到上海是在民国六年。年方25岁的裴石民在当时还是个晚辈,还不在古董商邀请之列。但他师傅江案卿为人倔强清高,看不惯上海客商的脸面借故推辞,年轻的裴石民既想到外面见见世面,也想出去磨练一下自己的技艺,就自告奋勇随客商到了上海。裴石民到上海后在古董商那里第一次有幸见到了宜兴紫砂史上最著名的高手之一清康熙年间陈鸣远的真迹。在对陈鸣远作品“天鸡壶”、“凤首壶”等作品摩制中,也充分展示了艺术天赋,摩制的过程也使他的技艺功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此后,裴石民在高手林立的紫砂艺人行列也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跻身于名手之列。

  崭露头角后,裴石民开始有机会和一些名人雅士交流切磋,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一些精彩的历史作品,而最让裴石民痴迷的依然是陈鸣远的像生类作品。此后裴石民仿制陈鸣远形态各异的古壶、古尊、古鼎、古瓶、古盆,或仿像生类瓜果菜蔬,均能细腻逼真、维妙维肖,技艺之精湛在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达到高峰期,闻名行业内外,影响也已经远超师傅江案卿,在紫砂界赢得了“陈鸣远第二”的美誉。

  1923年,裴石民为宜兴名士储南强收藏的“供春壶”配盖,并由同为宜兴名士的潘稚亮镌铭题记。题记为“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未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1924年,裴石民又为储南强收藏的《圣思桃杯》配制托盘成功。这两件作品在宜兴紫砂史上都有比较重要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时期,百业萧条,裴石民在这个阶段干脆闭门简出,潜心创作。很多代表裴石民艺术风格和艺术高度的经典作品多数出自这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裴石民参加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专门负责从事各类紫砂器的设计工作,并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员,真正进入了鼎盛时期,“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传世经典名作都是在这个阶段相继问世。

  虚怀可师朱可心

  朱可心(1904~1986年)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蜀山北厂。原名朱开长,艺名“可心”,寓意“虚心者,可师也”,也取“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朱可心技艺全面,创作题材宽泛,壶、鼎、瓶、盆,假山石景等均有涉猎。一生创作了数以百计的紫砂新品,许多作品成为了现代紫砂史上的经典作品。

  1932年春,朱可心被邀为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创作参展作品。他与前辈、同道共同探讨,决定创作“云龙鼎”,鼎为古代传国重器,可以扬中国国威,显民族精神。“云龙鼎”高2.5市尺,鼎身饰以江海波涛中巨龙仰首,向天空喷吐万珠水花,鼎盖上三片祥云托起一轮红日,三只鼎足也饰以浪波。作品雄健大气,雕镂生动,而紫泥温润的色泽、淳朴的品质、独具的表面肌理效果使作品更显出飞扬的神采。此鼎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得“特级优奖”。

相关阅读推荐:
宜兴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的历史 宜兴紫砂壶七老  史上全明星资料
紫砂壶选购的两个阶段
紫砂壶选购的两个阶段紫砂壶被很多人喜欢,然而在选购时却也有着很大的学问。
紫砂方壶的制作原则与基础
紫砂方壶的制作原则与基础紫砂壶深受大众喜爱,我们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纹。
顾景舟紫砂壶特点及鉴定
顾景舟紫砂壶特点及鉴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讲收藏紫砂壶当做一种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