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紫砂知识 紫砂泥料需要如何加工(2)

  紫砂泥的分类与特点

  闻名于世的紫砂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材质特性,泡出来的茶色香味皆蕴,很让人心情愉悦,故紫砂壶自发现起便受到广大爱茶者的拥护,近几年随着紫砂热的掀起,除其实用价值外又多了层收藏投资的价值,紫砂壶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何紫砂壶泡茶如此好处多多,又具备极高的收藏价值,其中紫砂材质便是最大的原因。

  紫砂泥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是紫泥、绿泥、红泥产于宜兴市鼎蜀镇黄龙山,深藏在黄石岩下,夹存于夹泥矿层中;本山绿泥则是紫泥层的夹脂;红泥是泥矿里的石黄,一般在嫩泥矿的下层。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以为紫砂泥,如同可以浸润的黄泥、黄土一般,是天成的粉末状,只要加点水就可捏塑成型。其实紫砂泥是矿体,开采时质坚如石。这种块状岩石自矿层中开采出来后,首先经过露天堆放,风吹雨打数月后,自然松散如黄豆大小,再用石磨或轮碾机碾碎,用不同规格的筛网筛选后,倒在容器中加适量的水拌匀,就地缀成湿泥块,俗称生泥。再用木缒压打,重复数十次,成为可以制作用的熟泥。现大批量生产,已改用真空练泥机练泥。

  紫泥矿原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有微细银点闪烁,并隐现绿色的斑点,更有天青色的,称天青泥,只有鼎蜀镇中心的大水潭矿中有过。紫泥烧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和深紫色。本山绿泥烧出来后呈米黄色。红泥亦称石黄,烧出来后为暗红色。

  团泥,亦称团山泥,是一个时期在团山矿层里出现的紫砂泥与星点式本山绿泥混在一起无法分开,烧成后即成了铜色的团山泥。以后把紫泥与本山绿泥拼在一起,也称之为团泥。随着科技的进步,明国初年,在本山绿泥里加入钴便有了墨绿泥,在紫泥里加点锰便成黑泥料,现在泥色变化的科技含量还在不断提高,但人们珍贵的,还是原矿源中高质精良的特有的泥原料。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

  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或许还有很多关于紫砂泥料的问题没有弄懂,但就目前所了解的知识也知道为何紫砂壶如何受欢迎了,不但有多姿多彩的颜色变色,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也使得紫砂壶泡养一段时间后变得光泽而润华,壶变得更加温润美观,一则小贴士:现在市面上很多人为了牟取利益会使用造假紫砂泥,因而选择紫砂壶时需要用心选择!

  结语:上文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紫砂泥料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多了解。小编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紫砂泥料能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到大家哦!最后,小编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相关阅读推荐:
紫砂泥料 紫砂知识 紫砂泥料分类  史上全明星资料
紫砂壶选购的两个阶段
紫砂壶选购的两个阶段紫砂壶被很多人喜欢,然而在选购时却也有着很大的学问。
紫砂方壶的制作原则与基础
紫砂方壶的制作原则与基础紫砂壶深受大众喜爱,我们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纹。
顾景舟紫砂壶特点及鉴定
顾景舟紫砂壶特点及鉴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讲收藏紫砂壶当做一种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