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紫砂壶的泥料种类是非常多的,不一样的泥料,做出来的紫砂艺术品特性是不一样的,而且保养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你知道常见泥料之间都有什么区别吗?紫砂泥料的常见分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吧。
目录
1、紫砂泥料的分类 2、关于降坡泥的几点看法
3、紫砂泥料之紫泥与拼紫泥 4、本绿与段泥的区别
9、乌泥与现代的黑泥的区别 10、老岩泥和紫泥有什么区别
紫砂泥料的分类
紫泥类
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青泥”、“大红泥”,为制作紫砂茗壶的主要原料。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
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
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
本山绿泥类
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
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
百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谈墨色。
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