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有一条金科玉律,那就是好壶是耐看的,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喜欢才是你的选择。如果身边有高手,则省事很多,要么请高手和你一起去挑壶,要么直接从高手那里抢过一把。选壶的时候,不要考虑太多,诸如出水一尺不散花,嘴不流口涎等等,这些都是次要因素,把戏而已,只要不影响使用即可。
对于所谓的“三点一线”,也就是壶嘴最高点、壶口最高点和壶把最高点在一条直线上,我建议也是大概齐就行,手工艺品,毕竟不是机械加工零件,偏差没有那么准确的,这不应作为你选壶的主要考虑因素。
选壶尽量不要选店家养过的,因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店家为了吸引买家目光,增加壶的水色,也有少数为了以次充好,混淆真伪,经常会把待售的壶养若干时间的。如果有高手帮你挑壶,或者直接是从高手那里抢过来的,可以例外。
真正紫砂壶是可以通过眼睛和手感受出来的,大概说来就是观之色泽沉稳,不艳不腻,虽有一定光泽,但应隐隐之如隔薄雾,由内而外,而非贼光。表面砂感明显,有层次感,颗粒若隐若现,以手抚之细而不腻,不剌手,不粘手,如豆沙,更甚者如婴儿肌肤,令你爱不释手。
由于你是新手,不要试图用壶盖或者子口去敲击壶身,这个行为是店家最为反感的,同时,也很容易出现磕碰,吃亏的是你。在你不具备辨别能力的情况下,这种挑壶方法对你没有任何意义。选壶的时候,最佳办法就是首先把壶盖取下,子口向下(防止滚动跌落)轻轻放置在安全地带。
这样,你就可以安心的拿着壶身颠来倒去的观察,避免了意外情况的发生。莫受身筒成型工艺的影响,也就是常说的全手工、模具成型,新手入门阶段,此选项对你而言没有更多实际意义,只会增加你的烦恼,也极容易受到蛊惑,反过来就会影响你的正常判断。
一把壶,放在那里,或者说隐藏在众多壶中,如果吸引了你的目光,不是身筒成型工艺决定的。如果你选择了方器、筋囊器,那么壶盖与身筒之间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这两类器形受工艺所限,漏水是必然的。当然,一定要抬杠的话,也不排除有极个别的不漏。
泥料:泥优火好,其壶必美
泥料,俗名“紫砂”很不切当。泥料除紫色外,尚有红泥、黄泥等泥色,历史上宜兴优秀制壶艺人可以说个个都是选配泥料的高手。极好的泥料犹如木料(硬木)中的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一样,属名贵的材质。
壶一旦千度成陶,我们便可从刚烧成的壶上看出其原料的优劣,如泥优火好,壶上有光泽,这恐怕是壶料中所含金属氧化物造成的。好的壶,一定有足够的坚硬度,在实用方面,好壶能沏出茶的纯正滋味来。
造型:“怪”并不一定美
近五个世纪一代又一代宜兴壶名家所创造的壶式,极大地丰硕了世界陶瓷艺术。宜兴壶可大致分为“光”“花”两大类。它将瓜果李桃、梅兰竹菊,乃至升、斗、桶、磨等民间器物皆逐一表现。本日宜兴有原紫砂厂背景的艺人所制作的壶型,有着“个性造型”之美。由于这批人在几位制壶大家的辅导下,将四百多年的紫砂技艺得以传承。民间的工匠当然也有一小部门人能将壶做得富有美感,但有相称一部门还偏于“恶俗”。大凡标榜了“怪壶”的即属此类。
做工:尺度不在粗细
从手工艺角度看,做宜兴壶很像做木工家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艺人所用的百余种工具十之八九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是能工巧匠仍是笨工劣匠,在其所做的壶上都会有所体现。珍藏中应该搞清不同名家的特点及擅长,好比:王寅春擅金纹器,顾景舟擅仿制历代名家,朱可心擅花器。
珍藏中难以掌握的是:为何某些看似较粗的工,也出自名家高手。如吴云根暮年所做的两把壶并不精细,程寿珍的“掇球”壶把儿也有些偏。精和细是相对而言,统一名家所做的壶,其粗工未必不如细工。
结语:上文就是小编给大街介绍的关于紫砂茶具的相关知识,看了小编介绍的内容,大家对于紫砂壶是不是更加了解了呢,购买紫砂壶是有技巧的,我们一定要了解相关的知识,要不很容易买到假货,希望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