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壶的由来
说起西施,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其丰姿婀娜,貌美倾城,令人赞叹。但在紫砂壶界,也有一壶称之为“西施”。顾名思义,此壶应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
西施壶原名也称“文旦壶”,据吴梅鼎《阳羡茗壶赋》说“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名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事实上此壶式也确实像极美少女丰满的乳房,壶纽像乳头,壶流短而略粗,壶自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来也许觉得“西施乳”之名不雅,便以壶把为倒耳之形为名,改称“倒把西施壶”。
西施壶是紫砂壶器众多款式中最经典、最传统、最受人喜爱的壶型之一。壶身圆润,截盖,短嘴,到把,憨态可掬,实为品茗把玩的佳品。
此壶型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就形成了世人喜爱的西施壶,西施壶看似简约,实为严谨,好似浑然天成。西施壶一般都会用细腻泥料来制作的,如用粗砂就不伦不类了,此壶是紫砂爱好者必收的壶型。
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其为时大彬的弟子。同时,明末清初的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西施壶
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