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和木器玉器的关系
早在晚明、清初,制锡大师如归复、沈存周们在仿造紫砂壶制做锡壶时就以锡制壶身,用紫檀木作壶把,以玉作壶嘴和盖顶或壶钮。到了清中期,杨彭年等紫砂大师便把紫檀木等红木用到了锡包紫砂壶上做了壶把。
不敢说紫砂从明清家具中直接获得了怎样的制作灵感,但明清家具,尤其明式家具所呈现的美感确实和紫砂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紫砂和红木的质感都呈现出古穆温润的幽光。
最为本真的紫砂壶是质朴而文雅的,最为本真的明式家具必也是古朴典雅的。由此可见,紫砂与明式家具有着材质的本真和幽雅简约的共同点。他们宁简不繁,宁自然不雕琢,宁精雅不纤巧。
紫砂和红木在明清时代成为了文人们寄托情思与慨叹的载体,甚至成为他们游离于纷乱世俗的心灵避风港。
文化的悠远和它为国人的喜爱之深厚是紫砂文化所无法比拟的。中国人对玉的使用由劳动工具而为装饰用品再为祭祀礼器,更兼其具有身份象征、避邪防身的作用。
紫砂的气质和玉是不谋而合的,它们都给予人们以心灵的宁静与平和。紫砂幽雅如玉,它没有金银的耀目光彩,只安静在那里,幽幽然而不语,它紫得朴实又厚重,即便红也红得温和。
玉与紫砂的精神气质在明清文人眼中是二是一,且紫砂更具一份实用之功,更甚于玉。
玉器和紫砂的贴近还不至于内在的精神气质,在外在造型与装饰上,紫砂壶向玉器学习的方面也很多。除了在整体造型上从玉器上汲取设计灵感,在纹饰、线条、雕刻上紫砂壶也对玉器多有借鉴。玉和紫砂的结合使整个器型既端庄雅正且又温婉动人,不使观者有过于棱角分明的视觉刺激,呈现出适合把玩的玉器所具备的温雅秀美。
还有一些玉器的造型元素部分地被引用到紫砂壶中,显得古穆秀雅,起到对整壶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装饰效果。至于清代中期由朱石梅开创的紫砂锡包镶玉壶,则直接把玉镶在壶嘴、壶把或壶钮处进行装饰反而流于表面化,显得不甚相容。但此种三镶壶毕竟体现了人们对紫砂与玉器亲密关系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