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紫砂花口瓶的赏析
在我国陶瓷艺术奇葩中,紫砂作为一门独树一帜的工艺艺术,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创作和发展,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精深的艺术底蕴,精妙的制作技艺都为世人所惊叹。自古就深得王公贵族的追捧、文人雅士的喜爱。提到紫砂人们自然会联系到宜兴紫砂,钦州紫砂等等。其实,在我国的四大紫砂中,有一道天上的虹,它就是坭兴紫砂--官窑紫砂。
坭兴紫砂产地钦州又称钦州紫砂,坭兴紫砂产品以摆件,小器具为主,又以精巧细致著称。现在我们看到的钦州官窑款,坭兴紫砂窑变花口观音瓶,就是一个兼具坭兴紫砂工艺特色,艺术效果俱佳,且器型硕大的民国时期的重器,实为难得一见的宝物。
坭兴紫砂具有质地特别细腻,釉面极其光洁,窑变十分精彩为特色。自古以来,坭兴陶艺中,多见为小器物,又以消遣玩赏器具为主。坭兴陶古称越陶。
1921年,在广西钦州城东平心村山麓发现一墓葬,出土了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并出土有一把陶壶,碑文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等字样。从而证实,钦州陶艺至少有近1300年历史。据钦州陶研所考证钦州坭兴,盛于清朝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苏省之宜兴。随后潘允兴、尤醉芳、郑金声相继而出,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产品有各种吸烟小泥器、茶壶、小花瓶和文具。当时从事此项生产的有40多家作坊,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家。至清同治年间,从事坭兴工艺的人家,大都聚居于市城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光绪年间,坭兴陶已驰名于全国。自钦设道署后,官员来往较多,无不购坭兴陶带回,名传海内外。
清末民国初年曾参加世界性的陶艺评比,均获大奖。据台湾台北市印行的《钦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嵌有'钦州官窑'小方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20多件,其中一件为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阳纹"钦州官窑"款。从它的胎体和制作工艺断定其使用的泥极细腻,烧成后经过磨光,有玉质效果,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窑口生产的陶器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