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存在“血痂”
我们的身体不管是外部的流血还是内部的出血,血小板都是会发挥凝血的作用,在受损的血管壁凝结出一个“血痂”,堵住出血的部位,而等到血管壁损伤愈合之后就会自行的脱落,顺着血液的循环代谢出体外。
但是这个时候要是血管壁出现大面积的损伤,那血小板就会把整个血管壁覆盖结痂,这样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血块出现,因此血栓也就容易出现了。
3、抗凝能力差
血液正常的情况下是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血管内有抗凝和抗聚集的机制,它就像是一个血液的“检查官”,不准血液出现凝聚的状态,但要是抗凝或者是抗聚集的机制受损,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就会增加,就容易出现凝聚的状态,而我们的血管总共就那么大的通道,要是血红蛋白凝聚的过多,就会增大血液的“体积”,想要通过血管就没有那么的容易,长期以往就会出现血栓。
以上就是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只要出现以上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情况,血栓出现的几率就会比较高,因此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控制,才能减少血栓出现的几率。
除此之外,平时要少吃精加工的食物,可以多吃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帮助缓解血液凝结状态,促进血液的流动速度,防止血栓的形成。
同时要是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群,也要及时的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尤其是下肢部位,防止血液流动比较缓慢的情况;保证好睡眠可以缓解身体的压力,维持内分泌的水平,减少出现血栓的几率。
本篇文章版权归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