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
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这是传统认为麻风传播的重要方式。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必须指出,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麻风病的症状
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再人体内的潜伏期比较长,一般会潜伏2-5年,少的也有数月,甚至是超过十年的潜伏期。发病以后麻风病症状表现如下:
1.结核样型麻风。这种类型的病人免疫力非常强,麻风杆菌被局限在皮肤以及神经。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这种类型的麻风病与结核样型麻风比较相似,都会出现斑疹或者是斑块,颜色出现淡红、紫红和褐黄,边界比较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间出现空白区或者而是打洞区,这样就形成了内外边缘比较清楚的环状损害,中间打洞区的皮肤似乎是属于正常。
3.中间界线类麻风。这个类型皮损的特点是多形性与多色性。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这种皮肤损害会出现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
5.瘤型麻风:这种类型的麻风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这样就导致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
6.未定类麻风:这类麻风病是麻风的早期表现,是原发的,之所以没有列入五级分类中,是因为这类麻风病性质不稳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它类型转变。
结语: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平时大家要多多了解这些常识,希望上述介绍的这些麻风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守护健康!多了解一些疾病常识,对身体保健很有好处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