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的症状和治疗

  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内伤发热是什么意思吧,内伤发热能不能治好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内伤发热的特点和症状都有哪些呢,平时该怎么注意这些疾病呢?赶紧来看看下文详细的介绍吧!

  内伤发热有哪些症状

内伤发热有哪些症状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伴有头晕、疲乏等虚弱之象。

  症状

  《内经》中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内热的论述较详,并提出了一些内伤发热的治疗方法。《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视为甘温除热法的先声。《诸病源候论》提出了阴虚发热的机理为“阴气不足,阳气有余”。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治疗创制了一个重要方剂。金元·李东垣倡气虚发热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大热法进行治疗。明《症因脉治》一书专设内伤发热篇,并分气分发热与血分发热两大类。清《医林改错》提出了瘀血发热的特点,并拟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这些论述使内伤发热的理论不断完善,对临床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发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结核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及某些不明原因的发热,具有内伤发热特点的,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发热而不恶寒,或虽感怯冷但得衣被则冷感即减轻或消失。发热持续,或时作时止,或作有定时。发热的同时多伴有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因内伤发热主要由于气、血、水湿的郁滞壅遏或气、血、阴、阳的亏损失调所导致,故在发热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

  诊断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血、水湿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内伤发热患者应注意休息,发热体温高者应卧床。部分长期低热的患者,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作适当户外活动。要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进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由于内伤发热的患者常卫表不固而有自汗、盗汗,故应注意保暖、避风,防止感受外邪。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辨别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辨别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以在许多疾病中出现。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系因感受外邪所致,内伤发热则是由于情志、饮食、房事、劳倦等内伤因素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或脏腑气血虚损所引起。

  内伤发热的患者,常表现为低热,也有的出现高热,还有一部分病人,只是自觉身热,而体温并不升高,或每在劳累之后即出现低热,经过适当休息,热势遂渐趋于正常,这也属于内伤发热的范围。因此,中医学所说的“发热”,与高于正常体温的“发烧”不是同一概念,但“发烧”可以包涵在“发热”的含义之中。

  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首先应从致病原因、发病特点、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进行辨别:外感发热,是由外邪的侵袭,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在发热的同时,多伴有恶寒、头痛、身疼、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其恶寒虽增衣加被也不减,外邪若不解除,则发热不会停止。内伤发热,一般有脏腑失调或气血虚衰的病史,且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在发热的同时不伴有恶寒,或只有怯冷之感,如能增衣加被,则怯冷可减。此外,内伤发热之时,其热时作时止,或发热有定时,或时时发热,或热势时高时低,或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患者自觉手足心热等等。与此同时,多兼见心悸、头晕、失眠、神疲、肢倦,口渴、咽干,胸闷等阴虚血亏,气虚、肝郁、阳虚、血瘀诸类型相应的症状。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的特点 内伤发热能不能治好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