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栓子
(1)心源性栓子
风湿性心脏病或非风湿性心脏病的附壁栓子脱落。
(2)动脉源性栓子
包括有或无溃疡的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肉性血管病、夹层动脉瘤的血栓脱落。尤其是升主动脉、颈动脉中粥样硬化斑脱落形成的栓子,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5.其他因素
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吸烟、饮酒和脑局部血流改变等因素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腔隙性脑梗塞大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偏瘫等局灶体征。也有少数临床无局灶体征者,或者仅表现为头疼、头晕。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决定于腔隙的独特位置,具体介绍如下。
1、运动性轻偏瘫
为腔隙综合征中常见类型,占60%。产生轻偏瘫,而不伴有失语、感觉障碍或视觉缺损。病灶多在对侧放射冠、内囊、桥脑或延脑。
2、感觉性卒中
也是常见腔隙性脑梗塞类型。病人主诉一侧面部与肢体有麻木、牵拉、发热、针刺与沉重感。无偏瘫、偏盲或失语等。检查时多为主观感觉体验,极少有客观感觉缺失体征。感觉在正中线无交叉,病灶在对侧丘脑腹外侧核。
3、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表现为严重的构音障碍,可伴有吞咽困难,病灶对侧偏身共济失调,上肢重于下肢,无力与笨拙,手的精细运动欠灵,指鼻实验欠稳;可伴有中枢性面瘫、舌瘫与锥体束征。病灶在桥脑基底部上、中1/3交界或内囊膝部及前肢。
4、济失调性轻偏瘫
共济失调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伴有锥体束征。共济失调不能完全用无力来解释。病灶多在对侧放射冠汇集至内囊处或在桥脑基底部皮质桥脑通路受损。
5、感觉运动性卒中
表现为感觉障碍比瘫痪重。是丘脑腹外侧腔隙累及邻近内囊后肢,而在纯感觉卒中基础上加上中等度偏瘫,以后病情好转时仅遗留纯感觉性卒中。
治疗方法
溶栓治疗
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抗凝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降纤治疗
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达到治疗脑梗塞的目的,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血液稀释疗法
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腔隙性脑梗塞了,这种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而它的治疗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在生活中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对身体的调理,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