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未定类麻风
本类为麻风的早期表现,是原发的,未列入五级分类中,性质不稳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他类型转变,可自愈。皮损单纯,上有淡红斑或浅色斑,表面平无浸润,不萎缩。毳毛可脱落。皮损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部分不清楚,分布不对称,皮损可有轻度感觉障碍。一般无神经损害。
病因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
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治疗方法
一、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
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连续服用。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连服3个月后停药2周。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性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
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 --200mg/日,口服。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3、利神平RFP
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450~600mg/日,口服。
二、免疫疗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三、麻风反应的治疗
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物物等。
四、并发症的处理
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结语:上述的内容就是关于麻风病的相关知识了,想必大家在看完之后对这种疾病也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麻风病患者来说,除了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外,还要做好隔离工作,否则很容易将此疾病传染给身边的人,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