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慢性湿疹
(1)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少数开始即呈慢性。
(2)多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
(3)皮肤增厚、浸润、表面粗糙、苔藓样变,可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及鳞屑,边缘较清。
(4)自觉明显瘙痒。
(5)病程慢性,延续数月或更久。
(6)病理变化为表皮角化过度及局灶性角化不全,棘层明显肥厚,皮突延长,无水疱;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真皮上部胶原稍增加。
(二)继发改变
糜烂或搔抓可引起浅表糜烂、出血或苔藓样变。虽然在慢性湿疹中总是有一定程度的苔藓样变,但苔藓样变主要见于异位性皮炎。有时可形成明显的角化过度和乳头瘤病。
伴继发感染时,形成毛囊性脓疱或角层下脓疱,外观与脓疱疮相似,其典型湿疹损害仍可见于皮损边缘。
(三)继发播散
湿疹的另一特点是倾向于从原发部位向远处播散,尤其是当湿疹的原发部位在小腿或足部时。在播散前湿疹可存在数天或多年。播散前原发部位湿疹加重。继发播散性皮疹初可能为小的水肿性丘疹,但很快演变为成群的丘疹、水疱,或融合成小的斑块,偶尔形成红斑或风团,分布常对称。并可泛发。在少数病人,泛发性继发皮疹可发展为红皮病。
继发播散的机制:①不断接触外源性致敏源;②摄入或注入同一致敏物;③条件性高度过敏,局部炎症引起远隔部位的泛发性高度过敏;④感染性湿疹中,机体对细菌或其代谢产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