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适当的练习杨氏太极拳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杨氏太极拳的特点也比较适合大众。那么下面随着杨氏太极拳教学来学习一下吧!
如何练稳杨氏太极拳
练习杨氏太极拳想要做到稳,就要多加练习,太极拳运动时,虚实分明,气沉丹田,劲力充实,重心稳定。
走架时怎样做到“稳”?要做到稳,非下一番功夫长期锻炼不可。
要做到稳,有以下问题要解决好
①、下肢有劲,足掌趾如钩,落地果断稳实。
②、动作虚实转换得灵,前进后退均以腰为轴移动上体。
③、步型、步法正确。
④、掌握平衡,特别是一些独立动作。注意两手平衡的关系,要做到“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
⑤、意念适当集中。如“金鸡独立”,不能光把意念集中在单侧提膝挑掌上,在注意挑掌的同时还要“内视”另一掌在胯前的下按;并须将意识精神向上拔提,使“顶头悬”与“气沉丹田”相统一,做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这样,运动过程就能稳定。
杨氏太极拳松柔绵软的两大要素
练杨氏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心静能帮助我们快速进入太极拳境界,体松能帮助我们放松身体,达到无极境界。
一、要学会放松,即稳静主性,安舒松静
因为太极拳是行心用意,内外一体的拳术,往往人在静极默笃之后,灵慧方能始现。但澄定之工夫须在稳葛上云着手,所以我们打拳时须先将身势立稳,重主放正,身心松开,全身不有丝毫拘滞之力,杂念摒除,使体态归于自然而后出动。
动时以心气行运以腰脊领带,静静地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为何说把拳形容出来呢?因为太极拳中每个拳式的内容都是象形象意富含哲理而又抽象的。只有对每个动作进行象形象意的描述,才能把它尽可以圆满地形容出来或表达出来。
习练太极拳要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境界,打完整套拳法后,你会发现,太极拳能修身养性。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动静一源,往复无迹,圆融无碍”,此为太极拳运动之根本。静可以保持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聪明智慧。由此入手,在稳静安舒的练拳中慢慢领司太极拳神明高深的境界,得到灵敏的感应。
二、身法姿势要正确
拳架要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松腰塌胯。每着每式要使“力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向前退后皆然,若有不得机得势,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所以腰是周身上下相通枢纽,即“命意源头在腰隙”。
①、立身中正,可保持头容正直,利于虚灵顶劲,转换灵活,利于气意下沉,稳定下盘重心。
太极拳重视内外双修,不能练外不练内,这是太极拳的禁忌,习练太极拳内功心法能提高太极修为。
②、松肩垂肘,利于气意通达四塞纳河,劲意畅通。若残久两臂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沉劲,此劲绵软沉重。这种沉劲外柔内刚,如棉裹铁,入里透内,威力无穷。
③、气沉丹田,是指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呼吸,将气用意沉下丹田。练习太极拳有素的人,多是采用腹式呼吸,呼吸均匀绵长。初学者切不可着急追求其效果,否则会弄得神形散乱。保持呼吸自然,久之能自然配合动作。
④、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含,使其松开,以便于气意沉于丹田。挺胸则气塞,上重下轻,脚下无根;含胸则背自拔,使脊背个长,气贴于背。
⑤、下面再谈谈在练拳时对步法的要求,太极拳的步法要点就是分虚实,全身重心在两脚之间的转换,即上小时,腰收 敛,精神虚虚上领,使后脚跟像从被陷入深泥中被拔出,使后脚缓缓收至前脚侧,随即由身势向下松开将放虎之脚再缓缓迈出,身势随迈出之腿而前送。
这就如同载重之船行使在江河之上,起不离水的浮力,沉又不能到水底一样,随着水流碧波荡漾。但太极拳在动时一定要本着心为令,气旗,腰为轴,四肢跟之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