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腰功在太极拳中起着重要作用,腰在身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练习太极拳需要锻炼腰部力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圆活轻灵,只有动腰才能做到灵活敏捷。下面随着杨氏太极拳24式,掌握太极拳的动腰方法。
杨氏太极拳24式的动腰方法
初学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而不见身上动的现象,其根本问题是不懂也不会动腰。
武术界一般都强调腰部的重要性,拳谚云:“打拳不练腰,终身艺不高”。
《太极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为主宰,锻炼腰部力量具有补肾的作用,古人有云:练腰就是补肾之说。
此论核心在“腰的主宰”。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拳经《十三势歌》中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进一步探讨动腰的重要,有的老师就说,腰既是火车头,一切动作都是从腰先动开始,那么把打拳直接就想成是腰在打拳。这也是可以的,这和源动腰隙,留心腰间的说法是完全吻合的。
练习太极拳运用腰部力量带动身体四肢,做到节节贯穿,能疏通经络,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动腰”属于身法要领,是基本功,可是身法上还有其它要求,为何不同等看待作为基本功呢?情况不同层次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属于内功,杨澄甫宗师早已定论,属于高层次高年级的课程,是在提起精神全身放松之下,长时间逐渐养成的,学之谈何容易。初学阶段,只注意全身放松就可以了,不必提前追求。含胸拔背(包括宽胸阔背),也不是初学阶段就能学到的东西,不必过分注意。
立身中正,只能看成是动腰的条件就行了。身法的各项要求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提出的。实际上彼此密切配合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来理解,否则领悟机理就可能产生问题,不利于学拳,不可大意。
综上所述,“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
不会拧腰就不会就不可能把足手动作相连作好,达不到上下相随,全身动作完整的要求。
练杨氏太极拳24式腰功要领
一、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
在太极拳功法中,腰功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针对初学太极拳不会用腰或练拳多年仍用腰者,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基本功练习。
笔者在选择练腰本功法上,主要学练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摆胯、抖擞等,上述功法作为热身练习磨练多年,渐渐增长了腰劲。除此之外针对自身情况选择拳势中某些技术性较强、典型的用腰动行练习。
如云手、野马分鬃,以及太极拳中发劲动作通过单势练习,学会腰走圆形、s形、8字形,以及腰走小圈,手圈等“腰之运化”的技能技巧,为练好太极拳奠定了基础。
二、以中正为本
太极拳要求行拳要缓慢均匀,形态上上轻下稳中间活。中间当然是指腰间。活,是指腰的运化要。而这一切,都要以上体中正为根本。
只有保持上体中正,才腰胯放松,才能使纵轴免受外力挤压,也才能保证腰的灵活。因此,练拳时必须遵循身法要领,注意虚领顶劲,含胸拔共正、项竖、沉肩、肘坠,使腰间始终保持松竖状态,而没有“额外负担”,以便随时发挥其”主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