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是现代人练习多的拳法,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适合现代人养生特点。太极拳的好处是祛病延年,小编教您杨式太极拳的细节点,下面我们详细学习下吧!
杨式太极拳劲的拿捏
纵观武术历史,太极拳在其中算是一枝奇葩,其不仅有神奇的养生功效,还有很强的实战功能。
一、带有敌情观念
传统武术,拳种众多,内容丰富,内涵深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但是,拳种虽多,内容虽繁,“技击”却为其精髓。太极拳亦不例外,讲究慢练快用。
“练”是练功打拳,“用”是散手或称技击。我老师李功成经常对我讲:“每一招每一势都要带有敌情观念。”
此话的含义是出去的拳要有攻防的意识,每一招每一式的作用,心理都要想着,这样打出来的拳才能内容丰富,意趣横生。
二、亦谈“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历代名家皆深谙此语,文字剖析得亦非常透彻。平时,我在与身边练太极拳的朋友交流沟通的时候,我问他们这个“意”讲的是什么。
换句话说,练拳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有的朋友回答我说“什么都没想,脑子一片空白”,有的朋友回答我说“想着如何将动作做完美”,还有的朋友回答我说“想着如何使全身松沉下来,如何使动作舒缓流畅”。
各人有各人的练功方法与特点。我在练太极拳的时候,李老师的那句“带有敌情观念”的话总是萦绕在我的耳边,因此,我出手、出脚的每一个动作总是联想着在与对手切磋技艺。
练习太极拳的攻防重要的,只要练拳,心理就要想着攻防,做到每个招式都要心中有数。
我在进攻、在防守、在化解、在擒、在纵。说句心里话,只要一练拳,心里就想着这些。
我习练太极拳有些年头了,但太极拳的深奥之处我至今未探究明白。“用意”我感觉我能做到,但“不用力”我做不到。
先贤们讲“迈步似临渊”、“运劲如抽丝”,我感觉这个“抽丝”、“临渊”的劲很难企及劲大了,丝拉断了,脚失重了;劲使小了,这个丝又抽不出来,脚上亦找不到似临深渊、如踏薄冰的感觉。俗语说“十年太极不出门”,诚信!
三、上下相随,协调统一
杨式太极拳的上下相随,协调统一动无有不动之特点令人折服。拿左搂膝拗步动作来说,右掌的仰掌上托与左掌的掩肘同步运行,速度一致;左脚的后脚跟抬起、脚尖点地虚丁与右腿的屈膝以及腰胯的右旋'两肩的右旋。
头部的右旋同时运行;再即是脚动手即动,在右掌上托至高点一瞬间,左脚向左侧方上步出脚,脚后跟着地上动不停,左掌搂膝,右掌向左脚上步方向塌掌推按,同时,腰胯、两肩,头部左旋,左脚的踏踩,左膝的弓出,右脚的碾转后蹬,右腿的挺直。
凡此这一系列动作均同时运行,同一个时间点儿各自运行到运动轨迹的极点,以伺下动。
太完美了,仿佛一台机器,在按下按钮起动的一瞬间,大齿轮带动小齿轮,主齿轮带动副齿轮,齿轮带动曲动轴,曲动轴驱动拉杆,拉杆驱动活塞,机器轰然运转,一环扣一环,密切相联,协调统一,缺一不可。
杨式太极拳的六大功法特点
一、立身中正安舒
每个门派的武术对于自己的身法都是很重视的。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澄甫先生就提出“太极拳说十要”主要是身法要求。但“立身中正安舒”这一特点,尤以杨式太极拳为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