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流派,学习杨式太极拳我们需要重视身法的相关练习,下面小编就杨式太极拳的身法练习为大家提供两个要点,希望通过下文可以提高大家对杨式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
杨式太极拳重在动作要领和重心的把握,以下两点主要就是以此为依据。
要点一:二十字口诀,“抻空拽连带”
“抻出肘尖、空出胳肢窝、肘尖拽膀尖、连手腕带手指”。该口诀从字面上讲是对上肢而言,由此活动达到了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实现了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节节贯穿等要领的内在联系及相互配合。
由此而产生的动感达到的整体感及“抻,空,拽,连”引发的劲感,都是习练者认真领悟,修炼之要领。
太极拳的练习,是需要练悟结合的,不仅要练,同时也需要通过领悟来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学习。
抻出肘尖:是肘尖向自己腰胯的侧下方抻出。即在做拳势之时,两臂的上下相合,左右运作之时,肘尖向前或左右拉开的张展运动。而抻肘,才能有架势、有精神,才能腋下虚圆,意气才能开。
其幅度:一是肘膝上下相对;二是肘意垂向腰圈(汪永泉传:内气催动向外形成直径80公分的腰气圈)。做到内外相合,以腰带肘,演练拳架,使之自然形成躯干与上肢动作的协调一致与默契配合。
这里一定要注意“沉肩坠肘”,绝不能扬肘翘肘,肘悬则肩不能沉,肘僵则气不能通。因太极拳修炼中以坠肘为佳,谚云:“肘尖上抬全身空,肘尖下坠全身松。”
关于“沉肩坠肘”,是太极拳身法练习中的基本要领,这是任何流派太极拳的学习中都需要注意的。
空出胳肢窝:上述抻出肘尖目的是空出胳肢窝,使之肘臂运作顺畅无滞。其胳肢窝空出究竟有多大,前辈常提醒我们“练拳时要求两个胳肢窝都夹个供养(供养:是河北省地方供神的一种馒头),这种做法是在虚腋松开的同时又相合的那种对立统一之中的奇妙腾虚劲势(因为夹紧了扁,夹松了掉)。
主要锻炼使其留有灵活变转的余地,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耸肩夹臂,就连单鞭和蹬脚之双臂前后分开也要有这种劲势。
肘尖拽膀尖:是在抻出肘尖、空出胳肢窝的同时,肩头要松开微向前合,这样肘尖的下垂与肩的松沉,形成一个整体,可将力移至臂部肘前一节(使小臂达到绵里裹铁极沉重的感觉)。重在意念上的沉意和肩关节肘关节的松开,手臂才不僵滞。动作以肘领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之意境。
连手腕带手指:与肘尖拽膀尖是一个整体,即肩不松力不能到肘,肘不垂则力不能达于腕,腕不活则力不能达于手指。盘架时尺骨处随势沉住,坐腕立掌,手指微曲舒展,做到手指非并也非撑,非曲也非直,要从开中求合,曲中求直,尤其须气注于掌心劳宫穴,而后达乎指尖。
做到不强硬不软塌,而是灵活又有韧性的。练拳,见手指则可知全身放松及刚柔情况。只沉肩、坠肘、坐腕,而不舒指,欲求全身完整,也不可得。
此二十字口诀,关键在于“空出胳肢窝”。只要掌握好虚腋的尺度,达到所谓“肘不离肋、肘不贴肋”。使每一势之动作,“身形顺我自伸舒”,练习之久,形成自然习惯。
要点二:脚踏给重心,腰带走三势
脚踏给重心:是指在做每式出步之时,必先脚跟先着地,此时由脚跟着地到踏平脚板过程中,腰胯重心略前移,带动脚板徐徐踏平,使涌泉贴地,形成“迈步如猫行”之态。杨振铎老师说:“举步要轻,动步要稳,落步要准,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腰带走三势:即腰带一腿两手同时运行之态势。即“三三制”。如左搂膝拗步,当迈出左脚,脚跟着地踏平脚板的同时,腰带动身体向前稍移重心,同时腰往左转,带动左手向前往下搂在两腿中间,肘膝相对,同时右手回曲至右肩前,即左手的搂右手的曲与踏脚,形成“三三制”(此时是从西南角往左往前走了90度)。
继续腰转45度,带动左手继续楼膝,收至左膝旁,掌心向下,五指朝前;右手顺势由侧面转体到正面,向前按掌推出,随即向前弓出右膝,形成腰带“三三制”之态势(即左手的搂右手的按与弓膝)。
左打虎势
分解一,在脚跟着地踏平时,重心前移,脚掌踏平,两臂(捋状)随腰向左转体,左臂由右往左稍快展开,掌心向下。右臂由右往下,稍慢展开,形成欲前合之势。
分解二,右膝随腰胯前送弓出,同时左臂继续环绕往上逐渐握拳至额头前上方,拳眼向下拳心向外,右手也逐渐横曲臂握拳至腹前,拳眼朝上拳心向里,两拳眼上下相对,面向正北,两眼正前平视,形成左打虎之定势。整个行拳过程走的都是“三三制”。
注意两点:1.不能形成棱角断续,要绵绵不断,上下相随;2.要掌握好时间差,即往上走的手和往前走的手要比往下往后走的手稍快一点,做到心中有数、协调有序、表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