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胯能松、能沉,脊柱上下拉抻的效果就明显,自身重心就能降低,下盘就能稳固,卸对方的力就能顺遂,就能周身协调,得机得势,妙不可言。
松腰胯的质量,对于行功走架中保持和协调自身的灵活性、稳定性、整体性有着重要影响,并决定着劲力的方向、大小和速度等诸方面的运动质量,所以腰胯放松,实为太极拳“身法”之一大关键。
六、尾闾收
人体的尾闾位于身躯骶骨下端,与脊椎骨有连带关系,为转动元气升降之要道。被称为阳脉之海的督脉长强穴也正在尾闾部位。
在太极拳行功中,形体上尾闾如蛇,又如推进器、定向标,身体欲向何方,尾闾即从后面对向何方,尾闾中正则立身中正。
太极名家郝少如先生对于尾闾中正有精辟见解,他说:“尾闾正中须两股(大腿股骨)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所谓尾闾中正即脊骨根向前也。”
从整体上看,此即太极拳“裹裆”、“敛臀”或叫“护臀”的技术规范,它就象用臀部把整个骨盆裹护起来,把小腹部承托起来。
这样,再配合上虚领顶劲、松腰落胯、曲膝圆裆,就能使尾闾的舵向作用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尾闾中正和立身中正,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背脊的弹性。
同时,敛臀也相对降低了身体的重心,有利于动作的平衡和蓄、化、引、拿,有助于专注一方,劲整力浑。
这个身法要领从局部来看,就是吊裆,或谓提肛、缩谷道,就是会阴处虚虚上提,适度收缩会阴底肌和肛门括约肌,以促进下盘的稳定。
陕西眉县一位跟随杨澄甫先生学过太极拳的老中医苏举贤大夫,曾总结了自己的两句练拳体会:“一句真诀要牢记,坐提谷道是真丹。”可见,“敛臀”的关键就在于“提谷道”、“收尾闾”。
七、命门撑
太极拳身法要领中十分重视和强调松腰、而松腰必然敛臀、收尾闾。
既要尾闾前托,又要命门后撑,这是松腰能否到位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没有命门后撑,松腰就不能松到位,腰以下部位的蓄劲就缺乏饱满,五弓之一的身体这张大弓就无法形成,更谈不上技击上的得机得势。
所以说命门后撑是行拳走架中松腰塌胯的一个重要环节。
百会顶与腰胯松是上下拉抻;尾闾前托与命门后撑是前后拉抻,二者一前一后,才能使小腹部位这个一身的重心所在始终保持稳定状态,也才能使脊柱竖直的力在躯干部位传导无阻,使身体自身之力与大地的反作用力毫无损失的传导出来,形成足够反弹力,全部施加给对方。
太极名师张义敬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气沉丹田时说过:“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
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上腰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
可见,要想做到立身中正,脊柱竖直,松腰塌胯,稳定重心,与尾闾前托相呼应的“命门后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