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的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教用法,另外就是教内功心法。今天小编就从这两个角度为大家讲一讲杨式太极拳的教法,希望大家也可以借鉴当中的办法为自己所用,相信在实践中会有帮助的。
学习杨式太极拳不可操之过急,需要在基本功掌握好的情况下去一步步的提高。
第一步是教用法
杨式太极拳用法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变化多端,一式多用
例如:搬拦锤有左搬右击锤、左拦右击锤、绞化锤、筋斗锤、连珠锤等各种用法,必须顺应对方来势,随机应变,不可拘泥。
其二是因材施教
例如,提手用法有二,提上打、沉下打皆可。身材高大者,用"上提手"之后,即以松沉劲劈肩,武汇川师伯善用此法。50年代我在上海外滩公园观看推手,常见田兆麟师伯运用提上打法。但身材矮小者却难用此法。
所以说,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根据练习者个人的世纪情况来决定。
澄甫公教用法,往往要一对师兄弟同练,相互在对方身上试手,务必使身法、步法、手法熟练,随时可以应用。
景华师曾与守中师伯结对同练用法,澄甫公详细讲解各式变化。身为杨门弟子,万万不可见到某种用法与自己早年作学者不同,就妄下结论。
雅轩师伯在某些用法上说曼青师伯“自己造想”,或许就是没有充分注意到“一式多用”和“因材施教”两大原则。
由此可见,不区分开来的话,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的。
《体用全书》之用法,确系澄甫公口授。雅轩师伯所学之用法,是澄甫公所授。
澄甫公曰:初学需讲用法,否则不知足往何处踏,手往可处放。懂劲之后,内劲通灵,万法归一,运化无迹,一触即发,即无所谓用法矣。
第二步传授内功心法,为严格
弟子叩头师正式入门之后,须经多年考察。拳法基础扎实,用法熟练,人品高尚,方可传授内功心法。
按杨门规矩,“心法不传六耳”,必须闭门单独传授,学得心法之后,不可随便泄漏。所谓心法,是内气内劲运行之路线。心法未能贯通,则所用之劲仍为腰腿劲,尚非纯正内劲。
杨家素有心法不得妄传妄议之规定,故雅轩师伯《眉批》引起之种种争论,仅局限于拳法、用法,尚未涉及心法。《体用全书》亦只讲拳法、用法,不授心法。澄甫公早、中、晚期拳法有异,用法一式多变,是客观事实。
然而异中有同,澄甫公"太极拳十要",乃共同规则也。
海峡两岸与世界各地之杨式太极拳,只有一家,均为澄甫公传授。恳请各地同门师兄弟,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友好切磋,加强团结,不必再打笔墨官司。
此外,各地师兄均标榜本人乃杨门正宗第几代传人,亦令人困惑。
太极拳乃内家拳法,是一门卓越的武术,杨家素有"出手见红"之说。澄甫公"出手一丈八",因此折服武林群雄。
如今不论哪位师兄,在推手之时能够从容不迫,轻灵柔化,松沉弹放,“出手一丈五 ”,甚至“出手一丈二”者,即是杨家正宗传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