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架的学习,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我们要学好太极拳,就得从功架做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杨式太极拳中的“低功架”,希望对大家关于“功架”的学习有所帮助,在实践中也能得到运用。
功架,属于太极拳当中的基本功,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有所突破。
太极拳源于武术,就象一棵大树扎根于中华武术的沃土之上,而传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武术的根,太极拳理论是大树成长的营养,基本练习技法就是养育大树的土壤。
不丢弃传统,不偏离拳理,注重基本技法的传承,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
所以,一定要注意按照规矩来学拳,不能走旁门左道。
近年来我们将学习重点放在了以传统为根本上,坚持练习基本功,从基础的基本技法入手,抓中间带两头(贯彻腰为主宰带动上、下肢),身体放松。
练习太极拳时架势有高有低,练拳时应该选取什么功架?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初学太极拳往往认为低架子就是功夫好,高架子就是没什么功夫,是在站着打拳。
他们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没能够看清架子的实质。
其实功夫的高低和练拳时功架的高低是不能简单以正比或反比而论。老辈人的说法,练拳的功架分低、中、高架,各有所长,各有所取。
每一个练拳阶段的目标不同,所取功架的高低也就不同。
尤其是练习传统太极拳,对此要有明明白白的认识,以便明明白白的练拳。
低功架练形
低功架练拳,练习强度大,体能消耗大,是对下盘功夫的强化训练。
如髋关节活动范围加大;下肢的支撑力加强;有利于锻炼腰胯的柔韧性。练拳时架式较低,有利于重心下移和稳固下盘。在低功架练习下盘的同时还要注意拳式套路的规格标准、行拳的方向变化,在身型身法、步型步法、手型手法上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是学规矩练功夫的阶段。取低功架练习太极拳,练的是抻筋拔骨、大开大合,练的是肌肉、骨骼和外形上的东西。
低功架由于步子偏大、架式偏低,此时的行拳走架,多以本力支撑自己的身体。
前后步距和左右步宽拉开后,尾闾与脚跟前后不能中正,两胯根合不住,不易发出浑身的整劲。由于用本力控制自己身体的移动,虚实的变化难以圆活处理,常带重心移动不流畅,很难达到行拳时的绵绵不断。
低功架练拳腿部负担太重,尤其是对膝关节容易造成伤害,还会由于胯关节和膝关节不易松开而内气不易下沉。
低功架练太极拳,在做马步和弓步时,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较小,此时要注意这个夹角好不小于90度,以免形成M裆。
弓步时还要注意前膝不可弓过脚尖,后脚外缘不可向上掀起;后坐时,臀部不可向外凸出,上身不可前倾。
有人认为练低功架“人体重心降低了,稳定性就强。”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在增强稳定性的同时必然丢失了灵活性。
由于低功架练拳“出功夫”,不少行内人士仍然采用低功架练习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