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支分法瑜伽的后三支:执持,禅,三摩地是瑜伽内修的高阶,也是通往内在世界的途径,开启灵性之门的叩环。
在谈执持之前,先要说说制感
那是前五支的后一部,控制收撤感观,通过体位法调息法清洁法等练习之后,身体慢慢变得洁净通透,心灵变得平和,觉知洞察敏锐,了悟一些真心,懂得静心的方法,能够在静默中找到内在的感受,从而控制并忽略外在的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感观,以及控制平时的念头。
或者说并不是控制念头,而是让那些来来去去的世俗念头慢慢退到意识的边缘,不再关注那些实际上并不重要的混乱杂念。
因为制感就是之前部分练习的结果,就是让身体和心灵习惯于面对那颗真心,学会在静坐练习当中,关注意识本身,学会专注和排念,就是做旁观者,观察杂念的进进出出,观察呼吸的进进出出,让身体和心灵再一次返回没受到外界熏染和干扰的纯真状态,那时候感官是指向内在的,人的整体是统一而放松的。
不再分裂,不再和往常生活一样经营
只需要什么都不做,不用达成什么目标,那么,意识会自觉的指向自身本就存在的内在的规律,指向那迁迁流变而又永恒的真。
制感是冥想之前的重要准备阶段。往往我们要花一段时间来练习,比如一年。坚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练习静坐,观察自我,学会停留在静默中。让身体和心灵做好准备。冥想是了悟瑜伽内涵和了悟真谛的直接途径。冥想不仅仅是静坐那段时间,而是你的整个生活。也许了悟瑜伽需要十年,但也许只需要十分钟。那是因为你的身心做好了准备。
冥想的力量来自于原始能量的净化和提升,来自于原始动因,来自于那被世俗观念蒙蔽的真心自性。关键在于意识的洁净和集中。而且是不断深入的集中。意识中心的那个点越来越明晰,杂念退却到边缘越去越远,放松的你只和中心点在一起,其他的都不重要,如同尘埃渐渐消散,灰飞烟灭。
执持就是把意识放在中心点上,这一点可以是呼吸,可以是气轮,可以是一个客体对象,无论是什么只要关注它,守住它就行,当然周围如尘埃的杂念还是会在头脑中,虽然淡化仍然在浮浮沉沉,但你已经不在乎那些了,丝毫不感兴趣不为所动,只是持续不断的深入意识,深入集中。
那畅怀的空灵就这样从意识的中心点显现,自发的显现,变得明确,而且只有它,没有尘埃了,你靠近它,渐渐你成为它,你就是它,你就是那灵性的中心点。
你和它变为一体,融入并成为它。那就是禅。在很多种意识集中的专注情况中都能体验到这种境界,比如儿童的专心玩耍,少年真挚的爱情,专注的艺术欣赏,投入的研究工作等等,都可以体验到这种投入而忘怀的高峰体验。
可那是短暂的,你又会掉下来,不过可以刺激,启发,开导你的灵性和悟性。但是,瑜伽会带给我们更多,那就是再深入,再持续和那灵性的中心点待在一起,再深入宁静之中。
停留并保持那放松自在的觉受,进入更多更深入,慢慢的那个集中意识的念头也随之消失了,没有集中的思想了,而你也就超越了,超越了客体,也就超越了主体,没有二元性了,只有你成为的那个灵性的中心点,散发不可言语的光芒。叩启了三摹地之门,它就不会关上,那是宽广无边的宇宙真理,只是徜徉其间。
简言之,执持就是有一个客体,一个集中的意识念头,也会有其他的念头在周围
禅定就是只有一个客体和一个集中的意识念头,并且成为它;三摩地就是没有客体也没有念头,超越了这些。
瑜伽是灵性的修持,必定要开启灵性,唤醒被忙碌遮蔽的灵性禀赋。
在制感的阶段是需要花一些时间,而且自己要下真功夫的,要放下一些世俗的,要净化身心,要抛开一些东西,舍弃一些执著,把自己交付出去,别牵挂。当你了悟之后,更懂得生活的真谛,又怎会被迁迁流变所困扰。
当你进入那更高的境界,就不会下来了,更旷远睿智,心中了了分明,不为所动了。笑看风云过,都在一茶一盏中。
佛陀曾说如果你专心观息进出,丝毫不离开不错过一次呼吸,那么一个时辰你就开悟了。往往人们都会错过一次。这呼吸简单之极,深刻之极,至简至深也。
大道无形而简。但是高阶的冥想是需要真正开悟的灵性导师带领的。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他都会给出你正确的方向指引,他都经历过那些,他能看到你意识的真相,引导你迈入灵性之门。
给你真正的加持力,和意念的力量。唤醒那沉睡的能量,从而了悟真谛。
平时候我们日常生活的冥想是安全的,放松的,只要平静心灵,观察呼吸就可以了,日积月累,悟性就会觉醒,灵性就会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