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界部”,著重指示“诸法从本体性空”。
3.“口诀部”或“心髓”,不借意度分析思惟,而是当下直指明体,以及诸法皆为明体的显现。莲华生大士专重“口诀部”,因其已包括了“心部”和“界部”。
“大圆满”法门依直指认取离遮蔽的本净俱生智,开显无上解脱慧,并非修小乘声闻止息妄念以断灭诸苦的寂灭智慧。
大圆满传承自法身普贤王如来到报身金刚萨陀,再到人间初祖胜喜金刚。数代后主要分莲华生大士和无垢友祖师两支,近代又由龙钦巴尊者集其大成。
再谈“生起”、“圆满”和“大圆满”次第:
“生起次第”的本尊瑜伽
其实在三种瑜伽的修持中,都含有生起、圆满和大圆满次第,无法分割,分类为便于阐述学理。
为什么要修“生起次第”?因轮回众生依业力五官与八识妄心执取外境,只见其“表相”与“功用”而不见性空“本体”,因此起惑造业堕轮回。
为净化这迷惑不识实相,经灌顶、传经、授法,指出如何透过现象彻悟本质,见到这“表相”与“功用”下的“本性”,使行者开始明白“色性本空、声性本空、念性本空”,得到本自解脱的入处。
受法后的修持,“上座”依仪轨修持时,就是在较静定无干扰的状况下借法归源,依本尊净相方便,彻底弄明白“色相、声音、意念”到底是怎么回事,人道众生的五官、八识中,以眼、耳二根特别敏锐,再加上意念,就是一般“心”的作用。
所以密宗著重由“身、口、意”下手,这“三密相应”就统摄了“都摄六根”。“意”能了则证入“心空”“我空”,“身、口”的“色相、声音”能了则证入“境空”“法空”。证悟人"空"、法"空"就能成就。"空"即能阔.
“下座”修持,就是在动中历经对缘时保持不迷惑。这样由凡夫的“混然不觉”,到行者的“觉而不常”,缘本尊净相都摄六根,由散入定,渐渐打成一片能“常觉不迷”,由无上定慧根除累劫迷惑习性种子而达到证悟。
为何“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与“大圆满次第”不可分割
这“人空、法空”的部份是“大圆满次第”,故离“大圆满次第”亦无“生起次第”可修。
在妄心休歇常住定中时,气脉不调自调,此外将身观空、持咒时观心间智慧尊等也都属于“圆满次第”。故“生起次第”也包含了部份“圆满次第”的修法。
内密与外密的比较
见地、修法有所不同,但都需要灌顶。“外密”较费力难修,重事相仪轨、洁净、吃素。
见地上较“无上密续”多二元对立相,把本尊观为外在的王或伴侣等,其修行层次,著重“破迷得智”,以清净调伏不净的对治法,而非“转迷成智、即迷即智”,了知原本“不垢不净”。
外密修法观前空对生本尊,自己为行者,修观想、赞诵、持咒、专注等,使本尊喜悦赐成就,遮障得净化,自心与本尊智心合一,净化无明生起证悟。如经过精进如法的修行,事部需七世证道,行部需五世证道,瑜伽部需三世证道。
多数修单身、祥和相本尊。在寂静处取清净相独处而修。
结语:瑜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体育锻炼的方式,它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行瑜伽锻炼,就是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而藏式瑜伽,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养生健康运动方式,对于喜欢追求更高层次的人来说,可以去经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