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兔肉生产及消费现状如何?
我国家兔养殖历史悠久,据记载,始于先秦时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但自1957年我国开始对外出口兔肉,拉开了肉兔商品生产的序幕。
20世纪80年代后,肉兔生产发展迅速,各级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将发展肉兔生产作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既保证了兔肉出口货源,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促进了家兔教学、科研与生产的发展。
使家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变,取得了令世人触目的成就。
据统计,2006年全国兔出栏量40367.7万只,比2005年的37840.4万只增加2527.3万只,增长6.26%。
兔存栏量22216.6万只,比2005年的21764.14万只增加452.46万只,增长2.03%;兔肉产量54.48万吨,比2005年的51.1万吨增加3.38万吨,增长6.2%。
出口兔毛44吨,同比增长204.59%;出口兔毛金额85.7万美元,同比增长1109.61%。
出口兔肉10251吨,同比增长14.86%,出口兔肉金额2296.2万美元,同比增长9.05%。
近十几年来,兔肉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的时兴肉食品,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马耳他等国,兔肉早已成为肉类的主要补充来源、
我国的四川、重庆、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素有食用兔肉的传统习惯,四川、重庆等地在接待客人方面已形成“无兔不成席”的习俗。
成都市及四川其他一些城镇有许多“全兔席酒家、饭店”等兔肉专营酒店,已形成兔肉消费的热潮。
兔肉消费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年人均达3~5千克,而我国即使按全部兔肉产量计,年人均约0.3千克,表明销售市场有着很大空间和潜力。
我国肉兔生产发展很快,鲜冻兔肉出口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下降很多。
目前,我国兔肉消费除四川较为普遍外(人均5~6千克),开放较早的广东、福建和一些大中城市以及农村都已有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