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指标曾经很常用,但在现实使用中,用它来判断蜂蜜品质并不靠谱。作为一个评判指标,需要指标高低和品质之间有明确的关系——比如酶值,理想是“酶值高,表明蜂蜜好;酶值低,则蜂蜜不好”。
但是,蜂蜜中的淀粉酶含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蜂蜜天然酶值就高,而有的天然就低——用这个指标来判定优劣,那些天然酶值低的“好蜂蜜”就无辜中枪了。
更重要的是,淀粉酶并不难获得,在掺糖造假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加一点进去,想要多高的酶值都可以得到。
除了主要成分糖和水,蜂蜜中还有一些微量成分,蜂蜜爱好者们相信这些“微量成分”具有特别的功效。
科学界的一些数据
科学界和蜂蜜产业都对这些“微量成分”和传说中的各种功效很感兴趣,各种各样的研究也极大丰富。然而,迄今为止,只有抗菌作用能够得到科学证据支持。
蜂蜜是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前面提到的葡萄糖氧化酶能把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并释放出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常用的杀菌剂。蜂蜜中还含有过氧化氢酶,其作用却是把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一个要产生过氧化氢,一个要分解过氧化氢——在这对冤家的矛盾统一中,不同的蜂蜜也就有了不同的抗菌能力。
此外,蜂蜜中还可能含有一些其他的抗菌成分,比如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就定义了一个“麦卢卡活性因子”(UMF)。它的化学成分是甲基乙二醛,本身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
过氧化氢和甲基乙二醛等抗菌成分的存在,使得蜂蜜在外用涂抹的时候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其实过氧化氢和甲基乙二醛都不是麦卢卡特有的,只是很多蜂蜜的研究都用它来做试验而已。
蜂蜜的营销策略
麦卢卡蜂蜜又它定义成了自己的标准,更是成功的营销策略。
除了外用时的抗菌功效,蜂蜜厂家和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其他“功效”都“没有被证实”——就像有人说树林里有兔子,一拨又一拨的人去找过,但都无功而返。
我们依然只能说“没有兔子存在的证据”,至于“到底有没有兔子”,人们还是通过“信”或者“不信”去解决。
科学家们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去验证蜂蜜的种种“功效”,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人们当然可以继续认为“找过了没有找到,不代表不存在”——就跟找不到上帝,不代表上帝不存在一样。但是,无论有没有这些传说中的“功效”,蜂蜜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糖——它对健康的影响,跟我们深恶痛绝的“垃圾饮料”中的糖。
结语:蜂蜜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食物,吃蜂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相信介绍了那么多的关于蜂蜜的知识,我们大家已经了解了很多,祝大家每天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天天都开开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