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在中国历史上已有多年,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流派中的较优秀的流派。无论学习哪一个门派,都有技术要求及技巧,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中正安舒,下面随着太极拳演练一下吧!
武式太极拳的两大技术要点
学习武式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常练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保持周身一致。
一、武式太极拳的架势紧凑
武式太极拳是从中架练器,中架显著的特点就是架式紧凑。什么是紧凑?紧凑就是周身肢体活动范围的收小。如步法上要求不丁不八,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缩短了虚实变换的时间。
在两手的运动上,左右手各管身体半边,互不逾越。出手高不过眼,远不过前足尖,收小了运圈的行程。在腰的转换上,武式太极拳要求开合有致,使整体阴阳在互换上,走粘变化短快。
整个套路都贯穿阴阳开合,互相连转变换,具有松柔、圆活、均匀等特点,加上呼吸与运动相配合,使周身在运动上达到内外三合。
做到神意内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潜转,使周身经络畅通,气血顺畅,百病不侵。
二、武式太极拳身法要求尾闾正中
太极拳要求在运动时保持身体的中正。武式太极拳在保持身体中正的同时还要做到尾闾正中之身法,这是身体内在的功法,是在完成身体上下的组合时,使意气上下通达,打通任督二脉,促进体内中和之气及意气圈的形成。
具体做法是在完成涵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等身法的同时,使气沉于丹田,命门后撑,尾闾前送,使裆吊起,小腹有上翻之意,内意托丹田,脊椎竖直,使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形成垂直线,向下延伸直达脚底涌泉穴。
恩师在传授时讲:“身体比如一扇门,垂直线如门的转轴,上为头顶百会穴,下位脚底涌泉穴,上下在一条线上,门轴转动带动整体运动,练功时按此要求,才能做到周身一家,享身体中正安舒之乐。”
在拳论之中讲,立身中正转换非常简单,在健身上要使意气上下通达,内气替换,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并要调节身体平衡,使丹田宠盈。
武式小架的折叠之术
折叠由对立双方的相合统一而构成,在有上即有下、有下即有上、有前即有后、有后即有前、有左即有右、有右即有左的过程中产生。
折叠不仅包含着内劲上的运动内容,还包含着身法上的组织内容。
折叠体现在内劲的运行上,是意欲往上时,即寓有下意,且意欲往上多少,则寓意向下多少;意欲向下时,即寓有上意,且意欲向下多少,则寓意往上多少。
不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是如此。此即是折叠之术。
在身法上,折叠要求有四正与四斜之分。
四正者,两肩与两胯正对相合,即左肩与左胯正对相合,右肩与右胯正对相合,且左右的上下对合必须相等。
四斜者,即左肩与右胯斜线相合,右肩与左胯斜线相合,并且四斜的对合也必须相等。
达到了四正和四斜的折叠要求,就能以脊柱为中心,使身体的左右两半对合相等。
此时,身体便能保持稳定而不致乱动,各条身法的依存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