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非常重要,掌握其中的技巧才能更好的练习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的势就是非常重要的技巧。那么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吴式太极拳教学来学习一下吧!
吴式太极拳中的势
正确认识和理解势的内涵,是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必经之路,只有熟练掌握势法与劲法之运用,才能将吴式太极拳练好。
何为“势”
在普及性教学中,不乏将太极十三势说成是十三种方法。这是不错的。
但是具体解释是什么方法时,则往往将“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称为八种手法或劲法,而将“进退顾盼定”说成是“五种步法”,这就值得考虑了。
因为十三势不仅都讲“手足”,也都讲“官骸”,即每——势都包含“手眼身法步”。
拳谱上说,“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又说“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可见身法是十三势的重要内容,不能光将其理解成为手法与步法。
事实上太极拳靠势法赢人,而每一势都离不开特有的身法,所以前辈们既有“用势法打人”,也有“用身法打人”之说。
身法到位,是赢人的关键。在老拳谱中,将前八势归为八卦,将后五势纳进五行,这是采用古代传统哲学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十三势。
八卦主要讲事物的阴阳变化,五行主要讲万物相生相克,都是讲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等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揭示万物之间互根互生、消化生长的基本规律。
可见,讲十三势是十三种方法比较客观、合理,一定讲成八种手法、五种步法是值得考虑的。《武魂》1994年11期有《太极拳的顾法》一文可资参考。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势者,盛力权也。自古以来,兵家拳家无不重势。兵书上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足见势之威力。怎样造势和用势,是体现交战双方智慧的根本所在。
拳家同样是这样。太极拳是智者的拳术,以势命拳本身可见其智者之一斑。
如何练好吴式太极拳
静
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
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适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轻
那么什么是太极拳的“轻”呢?其实,就是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避免双重,然后做到虚实转换,动作连接自然。
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适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暴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
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慢
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串”,不能有断绩。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所以,我们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所有的动作都必须要连绵不绝,懂得进退得当,这样才能有得放矢,做到虚实转换。
一般来说,一套拳大约应控制在25-50分钟之间为适宜。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