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实战打法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
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
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
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从“杨式太极拳”所传拳式发展而来。
其动作外形开展适中,紧凑有度;支轮船气势端庄典雅,衔接细腻和顺,速度均匀和缓,练法上突出柔练。
吴式太极拳的快拳和散手
太极拳强调势法,不是不要用劲。正如强调用劲时不是不要势。劲,是顺势而出的大力量的表现,特指一瞬间,用力的那一下。
它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难以言传。势,是内劲的载体,没有势,劲就表现不出来。
你把拳头握得再紧,放在腰间不靠“势”冲出去,或冲出去的后不讲速度和质量,同样没有劲力可言。太极拳讲的劲、劲力特指内劲。
它与势法本身的劲不是—·回事。势的本身是动态过程,动态的人或物由于惯性,也会有“劲”,这是自然力,或称本力。
例如你无意中撞倒了一个小孩,那是肢体的质量与一定速度的结合。
它没有意念调动下的内聚力,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内劲,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劲”,同时便会很快就收住、停下。因为“有意”与“无意”发出的劲是不同的。
在太极拳武练的快拳和散手中,假如已在势法中间用了大的力量,或肌肉太紧、不放松,到了势结束时同样发不出大的劲。
所以太极快拳和散手一般不在势中用力,而尽量放松。越是放松,速度才越快,后发的劲也才越大。
这就是练吴式太极拳强调放松用意的根本原因,也是太极“用意不用力”这一说法的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