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到周身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唯有心中一片觉明景象”。
心静,首先要制自己的心动。曾国藩说,“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一言以蔽之,静定。道家说“以虚静为本”,“内察一心,了然明静”。
静就是收心,就是一念不起,做到无视无听,无思无想,无欲无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真正处于一种物我两忘,“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
但不少初学者往往心静不下来,这是他们进步较慢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心静?除了充分认识心静的重要性外,主要的是找到修炼心静的途径。我的体会是,站好无极桩和混元桩。
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
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内气充盈,任内气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内外的统一。
培养元气,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清利顶头悬”。无极桩的重要身法是:“三点一线”(涌泉穴、会阴穴、百会穴),被称为无极桩的精粹。
无级桩是一个入门功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养生功法。无极桩的功用,是为太极拳筑基,为修行养生得法。它让人们破除一切胡思乱想,而进入自由自在的混沌状态,让身心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进入人空、法空、虚空境界。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一、练理不练力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
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功时循规蹈距,顺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
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二、练本不练标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肝、心、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 充沛、力量充足、反应灵敏、身体协调。
内气充盈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地生根。
“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方法。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 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三、练身不练招
练身就是练整体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太极拳的人,往往爱了解每招每势的用法。
如果单从招势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用法及内涵,不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练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求柔的过程,使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
太极拳主要是训练自身整体功力,在临敌应用时则根据客观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势。内气充实了,全身尤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 处何处能击。如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结语:读了上文相信大家对于掌握太极拳的要领提高练拳境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想要让自己的太极拳进一步的提高,首先不能超之过急,一定要将基础部分打牢,这样在提高境界的时候才能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