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太极拳,我们不得不说太极拳的胯。我们今天谈谈太极拳的落胯合胯,胯在太极拳中起着重要作用。太极拳的特点是松,松是在太极拳落胯合胯的基础上实现的,掌握太极拳的注意事项,下面随着如何练习太极胯了解一下吧!
太极拳的落胯合胯
太极拳的落胯是在松、静、沉着的基本上实现的,落胯不等于坐胯或者蹲胯。
其要领与辨识方法如下,膝不动,股骨及胫、腓骨不屈,由髋关节中间的髋臼受力,股骨顶点之圆头落入髋臼,就像捣米或捣药那样,只不过捣米捣药是以杵就臼,而此处则反,是以臼就杵,此时髋臼约可覆压股骨圆头低至两公分极限,极限一到立即反弹,也就是弓满箭必射之理,劲力极大,所以叫落胯。所以行拳或应敌接力,不须低架,高架亦可。
太极拳要练,但不是苦身体。太极拳是练大脑和心态。太极拳的练习过程是很简单舒畅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恢复人本来所具备的东西,不得法的人按常规的练习才会觉得苦。所谓的来全不费功夫就是你完全的按原理静静的去形容他,功夫自然会上身。
学习太极拳贵在领悟,练习太极功夫要充分的松胯,在胯的一系列运动下,能实现节节贯穿。
太极拳的合,不是一般练家能体悟到的,深层次只有接触体悟,才能真正明白还必须有老师身教。只有知体才可理解。小架的体就是腰裆。不要在意什么心意,什么意气,心意就是有六合了,形体不当家等于零,终还是要归到形体到位的无意状态。
形正才能气顺,形整才能劲整。太极拳说,用意不用力,其实初级用意,本来是指挥形体听话的,但往往乱用,浮想翩翩,失去本意,反而破坏了形体结构。
形体的结构就是框架,懂框架,是进入无意之门的唯一通道。功夫高低是因为有结构的存在,而显示沉稳劲。内家拳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过程很复杂,一般人很难坚持。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身体现象的那种苦是蝶变的过程就是由铁变成钢的过程,是锻压的过程,这个是要忍受的。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练习太极功夫能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内外双修的目的。
太极拳得以知体不下功夫,先松柔清。知体有方向,有重点。当内功有小成时还有别的练法以促劲顺达四稍,这时才可下苦功练拳。先培养,再顺发。这就是外家和内家的区别。以手领手,手笨力粗。以腰领手,贺活松柔。以裆领手,心意神驰。神敛气聚,安心定性。
两股前合,两肩自开,气向下沉,劲起於脚,变化在裆,含蓄在胸,运转在肩,主宰于腰。两膊相系,裆胯相随,腰脊开合。劲由内换,松便是合,发便是开。静则俱静,静即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即是开,开中有合。触之有物,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御千斤。
太极胯的练习方法
外旋
以左搂膝拗步接右搂膝拗步为例,左弓步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随左脚向左外摆45度,这个脚摆的过程,连同左膝盖,左胯根一同外摆,对于胯来说,这就是外旋。
这一动作要领比较复杂,需要大家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外旋的时候,要注意左侧胯的股骨头外侧、膝盖外侧、踝骨外侧,在一个垂直侧面上同时转动。外旋时,胯根、膝盖都要要守住,不能向后移动重心,同时膝盖也不能向前跪。
外旋,也可理解为以脚跟和胯根、同一侧的腰为“门轴”,以膝盖外侧、胯根外侧、脚踝外侧为“门扇”的转动。
里收
随继续向前移动重心,上右脚接右搂膝拗步时,随继续向左转腰,而跟进右腿,此时,随转腰,胯根要向尾闾方向里收(在此动作中胯根向左、再向身体里侧收),这叫里收。
这一点,需要我们协调好自己的重心位置。
里收实际上是让胯骨大的股骨头转子,收到同侧脚后跟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