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内外相合 太极拳内外相融的境界(2)

  陈鑫说:“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余师?陈发科福生先生亦常言:“内不动,外不发。”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是每一动作,先要意动,再是气动,然后形动。

  当意、气、形可以融会贯通的时候,说明你的太极拳已经练到一定火候了。

  初学时对于用意行气,一片茫然,仅能手足照样比划运转,先是手足屈伸,均不合法度,渐渐正确;姿势正确后,操练既熟,应当注意开合,开则俱开,合则俱合。

  开的动作形于手足为顺缠,合是逆缠;手足的缠丝,引发内劲。开的顺缠,内劲由丹田达于四梢;合的逆缠,内劲由四梢回归于丹田。

  外形之开合与缠丝顺逆既明,进而注意呼吸,呼吸是气之形于外者,开者为呼,合者为吸,内则为横膈膜之升降;再进而注意虚实,虚实是意之显于外者,内则为内劲运行之轻与沉。

  此形于外的开合、呼吸、虚实,是引内之缠劲达于四梢与回归丹田,横膈膜之升与降,及内劲之轻与沉;同时此外与内互为因果,相互为用,以至内外合一。

  在此,也需要将之前的心法运用好,做到运用自如。

  (二)由内及外

  打拳练架,熟练既久,动作轻缓,缓能生柔,柔至极,刚自生。刚为实,柔为虚;实为开,虚为合;开为呼,合为吸;均是显于外者。

  蕴于内者是虚为内劲之轻,实为内劲之沉,是为用意;吸为膈膜升,腹部微收,而气聚于丹田;呼为膈膜降,部份气由鼻出,部份气沉入丹田(脐下中极穴),部份气流行于中丹田(脐部神阙穴),小腹自然外鼓,是为行气;开为内劲出自丹田运于四梢,合为由四梢回归入于丹田,是为练形。

  以意行气,带动外形,同时外以引内。外之虚实、呼吸、开合,相互与内之轻沈、升降、出入配合;如此以外引内,由内及外,内外兼练,总归以意,内外合一,表里一致。

  心静则意专,气敛则神舒,因之打拳要心静气敛。用意要心静意真,行气要呼吸养气,练形要运动肢体,学者能够做好静和动的姿势要求,并且做好内和外的动作要求,那就能把握着太极拳的锻炼方法,但必须依照一定的步骤渐进,始能逐步有功,以至于成。

  太极拳的内外兼修的锻炼,横膈膜升降的腹部呼吸,对于腹腔和肝脏使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有助于输送血液与促进肝脏机能的活动。

  陈氏太极拳独特的缠丝劲的练法,极为细致的,使内劲的从丹田达于四梢,再回归于丹田,是循人体经络自然的路线,对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是极有效果的。

  同时在技击方面主张劲由内换,内不动,外不发;内气潜转,外发则无坚不摧,使技击达到高的境界。因为太极拳是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所以能够流传不替。

  怎么练太极拳的内外相合

  一、圆转缠丝内外相合

  太极拳的外在特点是什么?太极拳的外在特点就是圆转缠丝。

  圆的内外相合求达为不易。因为外形有复杂的大圆,而内动是转小圆。圆与圆要有一个转折点与圆的连环相扣。如果导向不好,动作只是外形的圆转,环环不能相扣。求达内外同步圆转,应注意:圆的中心确定;圆转的起点、止点、转折点;圆转的顺、逆时针方向;小圈旋转的顺逆缠丝劲。这是内气与外形配合的关键。先定始点,后定方向,再定圆的大小,然后研究气流的通畅。

  例如:“云手”动作,云手有动步云手与静步云手;有大云手,也有小云手。它是两手在身体两侧交替划侧立圆的拳势。要注意意导内动,分清主次,根据外形的旋转缠丝,应先注意右手划顺时针圆,左手划逆时针。

  再注意大圆圈中的小缠丝的顺与逆缠丝转点,配合呼吸促内气的外出与回收。配合下肢移换重心,下肢也不断缠丝,促内气导入脚底,立地生根,求大地反作用力。

  先练习大云手,后练习小云手。内气由丹田运出。进入轨道促导外形起动,以腰为轴,双手左右缠丝,松肩旋臂,沉肘松胯,圆转相合。然后,出方点打发劲的练习。努力求达圆方辩证。

太极境界 太极拳的内外相合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