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以腰为轴,腰在太极拳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练习太极拳能锻炼腰部力量。而太极拳练腰需遵循五个要旨,太极拳教学有详细的讲解,下面随着太极拳教程练习一下吧!
太极拳练腰需遵循五个要旨
腰是太极拳的核心,也是修炼太极拳的关键,是太极拳技击的真正玄机所在,因此,腰部训练非常重要。
正如拳谚云:“形意拳、八卦步,太极腰。”又云:“打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学习太极拳之难,难的就是对腰功的理解、领会和把握。
腰功是太极拳练家终生追求,一世修炼的至高境界,古时非入门核心弟子不传也。那如何才能正确修炼好太极腰呢?其实,修炼者在行拳走架时,关键是要抓好如下五条要旨。
太极拳腰部训练能使提高身体柔韧性,用腰部力量带动身体四肢,做到节节贯穿,拉伸全身筋骨肉。
要旨一: 高度意念引领的作用
意念引领是正确修炼好太极腰的核心原则。太极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在人的意念引领下呈现出的运动过程和具体形态。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建、重组、优化,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工具。
太极腰的练习,是在意念的主导下实现的。正如李亦畲宗师的《五字诀》中说:“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通过意念导引,腰才能松展而有序地运行,进而主宰全身肌肉韧带、关节进行准确修炼。《拳论》云:“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腰胯往上领拔采天之气要在意念引领下;腰胯往下沉坠接地之力也是在意念引领下。腰胯的左旋右转,须轻松灵活,用意识引导的行气运劲由腰脊达于四梢。
没有意念的正确引领容易造成腰和肢体僵紧不灵活。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心为驱使,神为主帅。”在这里,武禹襄阐述了练习太极拳时意念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了腰胯的意念引领性。太极拳每势动作,从头到尾都包含有腰之“弓状”的对拉劲力,在完成一个动作时,总是先有一个意念,“偏沉则随”,在充分腰后再上下、左右、前后进行对拉弓劲的拔长。
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想要达到周身协调一致,首先要训练出强而有力的腰部力量,这样才能完整统一。
李雅轩先生云:“以心神意气去缓缓地命令着腰身脊梁,使其带动四肢胳膊臂腿……要丝毫的不自动,不零断动,不局部动,不多动,不妄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太极腰的意念引领性。
需要指出的是,就肢体而言,太极拳运动是意念引领下以腰带动劲贯四稍的运动。而就内劲而言,腰(下丹田)的内气运转不是简单的肌肉、皮筋扭动,而是意念引领下的内气流动,主要是靠用意不用力来完成的,这种意念引领下的流动是要有功底的,不可刻意追求。太极拳的意念运用有四大原则,即:意念先行原则、层次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诚信性原则。
要旨二: 时刻注意腰管肢形
腰管肢形是正确修炼好太极腰的根本原则。腰是否能够准确地指挥好四肢及拳术动作形态,是衡量太极腰的锻炼好与否的重要标志。无论是陈、杨、吴、武、孙太极拳,还是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一百零八式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是其共性的基本动作方法,而这些基本动作都是在腰主宰调控下实现的。
正如杨澄甫宗师云:“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三十七心会论》云:“腰脊为第一之主宰,猴头为第二之主宰,地心为第三之主宰。”太极拳的四肢和躯干的动作,以腰为轴心,即所谓“主宰于腰”。
而腰的轴心是腰脊,腰脊的命门穴是全身之重心所在,起到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体爆发力之来源。太极拳中所有经、论、歌、诀的练功要点,都离不开腰的正确主宰调控。比如太极拳练习中“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松胯、沉气”等要领,都需要通过正确腰的主宰调控才能实现。正如杨振基宗师云:“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一般手脚不妄动,少动,靠腰带动……不能单抡胳膊手,要注意腰领……”从这个角度讲,考量一个人的太极拳功夫,关键要看他腰的功夫如何。
凡是腰没有准确到位,练功就会没有太极拳特有的内涵与味道的,其功夫拳架也是不标准的,甚至不能称之为太极拳的。“上下相随”等太极拳基本规范要准确做到位,其关键就在于全身各个关节的运动都要时刻以腰为轴, 运用腰拉、腰送、腰侧、腰转、腰闪、腰抱、腰提、腰沉等基本技术要领,方能实现大轴带动小轴的协调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