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是先行官,观察敌情和地面形势以及周围情况,眼要以注视的目标为点、余光顾及的点以外的为面,正如陈鑫所说“目平视前,光兼四射”,左顾之点为实,右盼之面为虚,反之亦然,一虚一实,点面结合,开阔视野,洞达敌情。
眼神的顺与逆。凡动作变化,首先用意识指导向预定前去的方向作好安排,眼神向预定前去的方向前视。然后身法、手法与步法跟上去,所谓一转眼则周身全动。眼看的方向与身步一致为顺,眼看的方向与身步不一致为逆。
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说:“大抵上下四旁某处当合,则眼神注于某处,此是大规矩。亦有神注于此,而意反在彼者,此正是所谓大将军的威风,必眼光四射而后威风八面,处处有神也。”这是“大规矩”的变法,入规矩而后出规矩,奇正相生,变化犹龙,人莫能测。
眼神的局部与全体。某一部位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到其他部位,相反,某一部位正确了,也可以带动别的部位姿势逐渐趋于正确。
如迈步时眼光如果不随手动,不平视前方,而低头下视落脚方向和角度,就必然会失去“虚灵顶劲”,身易向前俯,破坏立身中正的要求。而行功时能保持眼光平规,就可以时时保持立身中正和虚领顶劲的身法要求。
眼神的刚与柔。眼神的刚与柔体现在拳势的动作过程和定势的不同阶段上,柔行气,刚落点。拳势在动作过程应由意念引导,眼光缓缓牵引之,缓缓而动,松柔流畅,一片神行,此为眼力之柔。
拳架定势时应神聚于眼,平视前方,延展及远,面前有人若无人,无人若有人,目有神气,精神贯注,芒可射人,不可萎靡涣散,此为眼力之刚。但这只是极短暂的瞬间,因为此一动作的结束,恰好是下一动作的开始,要在似停非停之际,流畅圆滑地顺势开始接着做下一个动作,保持前后环环衔接,一气贯穿,连绵不断。眼神之刚,仍是用意,不可用拙力瞪眼努目。
二、太极拳的眼法是在长期的行拳走架推手技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是太极拳法不可分割的整体,眼法的正确运用,是与手法、身法、腿法的正确实施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只是为了研究和习练的方便,才作单独的阐述。
三、无论是行拳走架,还是推手散打,都必须恪守以下眼法四忌。眼不能闭,闭则置敌方动静于不顾,犹如盲人瞎马,夜临深池。眼不能瞪,瞪则意形于色,自己意图被对方察觉,努目露睛更不利于养眼。
眼不能滞,滞则呆直不灵,拳势局促萎缩,活泼天机全失,应敌必然被动失措。眼不能散,散则邪视妄动,必致精神涣散,心猿意马,神不守舍。
太极拳目视与脏腑肌体的关系
《内经》指出:天有日月,人有两目。中医理论认为眼睛的重要性犹如日月。根据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气在于两目。《灵枢.大惑》也有这样的说法: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认为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目视与全身脏腑经络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都直接或间接与眼有着关系。眼通过经络与脏腑贯通,与脏腑保持有机的联系。
脏腑的机能如果发生了异常的变态,就可以反映在眼的有关部位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征象。如横目斜视,常提示肝风内动。因此通过望眼神就可以了解体内精气情况,了解病人的精神意识状况,测知疾病的情况。
如两目神采奕奕,说明精气充足;两目无精打采,说明精气不足;如果两目呆滞,晦暗无光,就是精气衰竭的表现。目视与全身劳累有着密切关系。
累从眼入,这是生活实践与中医mansion88 app 的共识,几乎所有现代人都有亲身感受,特别是长时间看电脑、书或电视的人,时常感到眼睛酸痛、发胀、干涩、视力模糊,同时还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思考迟钝、疲乏无力和失眠、恶心、欲吐等一系列全身疲劳症状,这正是疲劳毒素在人体内产生的作用。眼睛疲劳是由于过度使用眼力,使眼晴过度疲劳,造成眼睛调节对焦的功能异常,无法调准焦距,造成视力模糊、近视加重、干眼症,或诱发青光眼病变等。此外如老花眼、散光、屈光不正、斜视等眼疾也会造成眼睛疲劳。
若睡眠不足、长期熬夜、失眠多梦、体力透支、营养不良、更年期等也会产生眼睛疲劳不适。目视与人体精气神关系密切。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宜滋补肝血,滋养肾阴。久视伤血。太过久视,则眼睛过度疲劳而伤目。
结语:看了上文的介绍,相信您对太极气功保护视力已有了解,太极拳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修炼太极拳能很好的矫正视力,青少年练习太极拳能找到更多的乐趣,减少电子产品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