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都进入了太极拳的宁静状态。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习练柔和、缓慢、轻灵的太极拳,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可以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修炼,培养沉着、耐久、坚毅、机智的品质。<<<这运动益睡眠治百病
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表演向世人展示“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太极拳已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健身、强体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全面发展;中年人练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练太极拳可以活动筋骨、延年益寿、安度百年。
在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迎着晨曦、沐浴着晚霞,带领年轻人在练太极拳,人人怡然自得、个个情景交融。好一幅“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的景象。
这真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可以说,太极拳运动的年龄适应段要比奥运会的多数比赛项目更要长。武术、太极拳的“天人合一”意境以及对人们特殊的健身作用将充实、丰富奥林匹克运动。
二.太极拳的防身作用,就是正义,就是勇气,就是敢于搏击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还在影响着现代生活。被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在世界军事理论上,享有极高声誉。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孙子兵法》被战略家奉为珍宝,各界都在精心研究,有识之士都称《孙子兵法》为“超越时代的经典”。兵法的战略原则对武术、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战略有很大的影响。
在防身作用中,以柔化为主的太极拳,遇到对方用力打来时,不是本能地见招打招的立即还手抵抗,而是先化后打。先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然后乘机追击,用力不多即可取胜。这就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要使身体由难受变为舒服,身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须于腰腿求之。在推手时,当腰难受不舒服时,动一动腿就行。当腿上别扭不舒服时,动一动腰也就可以。太极拳的推手就是勇气,就是敢于搏击,讲究听劲、问答、虚实。
听劲是权其轻重,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听劲要准确灵敏,随伸就曲,就能进退自如。问答是在推手时以意探、以劲问,再听虚实。辨别出对方的虚实变化。
要以实击虚,随机应变。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在对方尚未攻击之前,应以静待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我先动。练习太极拳是知己,通过听劲探虚实是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三.太极拳的修身作用,就是美丽,和谐统一,柔中含有刚毅,作用无与伦比
习练武术不仅强身健体,更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习武者必须武德修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武德教育寓意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尚武崇德,修身养性。
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伟大的进取心和奋斗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经》这一格言深深激励着人们。邓小平曾专门题词“太极拳好”。周恩来说过:“太极拳是中华的一种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
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康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情趣与幸福,并可以延年益寿。”中华民族是崇尚和平、热爱生活、注重和谐的民族。
在太极拳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这种基调。“止戈为武”,是太极拳武学思想的根基,以“武”的表现形式,达到“和”的根本目的。“上善若水,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以礼相待”的人文风范,展现了“和为贵”的平等互利的原则。
太极拳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适应自然、改善生活而创立,在其缓缓流动的运动旋律中,处处洋溢着对生活的激情,取法自然、顺应社会,从名称到行拳规矩都彰显着太极拳“和谐”的真髓。 健康、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也是太极拳倡导的主体精神。
我们的英国弟子在谈到为什么学习太极拳时讲到:学习太极拳意味着学习一种“哲学”。太极拳是在用一种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宇宙的理解。
认真学习武术就要求认真学习“自然”规律——它是存在于力、物与人的相互作用之间。学习太极拳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与欣赏周围世界的机会。它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且终体现于个性中。
学习太极拳是学习一种生活方式,而并非只是在学习一种运动。太极拳不光要求肢体动作的到位,精神的高度集中,它更是对心境提出了要求,对心境的修炼让人们得以了解太极拳的真谛。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会在很多方面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太极拳如此的吸引我,这也是多年前使我迷上武术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武术太极拳通过奥运会,将会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会有更多的人习练武术和太极拳,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的毕业生认真领会内涵、刻苦练习太极拳,在2002年获得了“第四届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的传统太极拳金牌和传统太极剑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