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智慧
太极拳的推手和技击都强调要以柔克刚,要用四两破千斤,后发先至等等。总之,无非是要练拳者开动脑筋,善于谋划,而不去硬碰硬。<<<练太极拳使癌肿病人得益
太极拳对待矛盾的态度就是要从侧面入手,不去硬碰硬激化矛盾。如太极推手中的走化和引进落空都是这些动脑原则的具体体现。
练习太极拳要掌握的奥妙在于动脑。就技击而言,太极拳的境界是不战而胜,因此需要一个具有高等智慧能力的头脑去思考和谋划。
四是修养
太极拳是文化拳,它的拳理深奥,涉及的知识面极广。事实证明,对太极拳的理论认识了解到什么程度,再通过下苦功夫才能练到什么程度,否则只能是架子。
所以要想弄通练好太极拳必须提高哲学、文学、医学、力学、美学、音乐等方面的修养。如:太极拳的拳理拳论拳谱大都是前人所传,不懂文言文,难于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必须学习古汉语。
太极拳的哲理深奥,不学习哲学难以理解阴阳。太极拳的行功、练功、太极推手中的引化拿发等均与人体的骨骼、脉络、穴位、关节有关,不掌握医学力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就不可能把拳打好、打出内劲,就不可能提高推手的水平。
现代太极拳作为表演项目很受欢迎,人体的协调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又都离不开对美学的音乐的了解。因此研练太极拳会使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水平,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养生
1、躯体
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
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腰
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运动的配合,对腹内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练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4、关节和韧带
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
6、腿和脚
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不论上肢、下肢、躯干及内脏各部“处处均有一虚实”。以腿为例,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亦然。腿部通过虚实锻炼能增加很大的力量。
在以脚为例,当脚跟、脚掌、脚趾相继下落抓地为实,脚心(涌泉穴)轻轻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经常做脚底板贴地,足弓上提的活动,一紧一松的虚实交换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长久下去,不但可以矫正平足,同时可使足弓增强弹性,达到健步轻灵。
太极拳能健身治病时确信无疑的,但有一个条件,即必须坚持下去,要把练太极拳当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坚持,就能达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体健壮的锻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