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浅谈技击在实战中如何灵活运用(3)

  空者转换沾点以深其劲、则不致生仰病;洁者紧粘加强以补其劲、则不致声俯病;挫者弯后腿顿挫以化之、而不必退,则劲仍沾粘而不易生断病;揉者用微圈紧贴随之以走,随时可发劲、则经毋须用接而无病;是则有空洁挫揉之调整。

  则俯仰断接之四病、而丢匾顶抗亦不致有。于是沾粘连随之十足功用生,以此粘走阴阳相济谓之懂劲。

  (八)接骨逗榫指向发点之本

  凡发劲须发在敌之垂心中,而后敌可整个为之跌出。故向敌发之点,必须在敌为进攻力的中心焦点内。如能针对此中心以逗之蓄转而发之, 然后敌有整个跌出之所能,是谓之接骨逗榫。

  (九)如泉涌出发放用功之本

  向敌发出之点既能接骨逗榫于先,惟对敌发劲上下线路,必须成为抛物线,如泉涌出、针对敌之后足跟方向以发之,则敌所浮起而根断,本人所用之劲须如切菜之切,切菜者先以半园游荡而后以力根切之。

  则此劲发出所谓恰到好处,使敌跌出而不失太极拳之义,且无虑对方顶抵之相衡。

  37式技击教学

  一、“中”。指“伸曲开合之未发谓之中”。意思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要保持立身中正。

  其一,指“尾闾中正神贯顶”,要使脊柱保持中正,不能偏倚。“顶头悬”之意是将下颚略下倾,这样能使呼吸通畅,充分发挥腹式和胸式呼吸的功能,保持心气中和。

  其二,指“中定”之意,意思是“五行”保持平衡,无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均能自由运行,无偏倚的弊病。

  二、“正”。每一个姿势,务必力求端正,忌偏斜。无论什么动作,均要使重心稳定,不能前倾后仰。重心稳定才能使开合灵活自如。否则易犯"虚实不清"的弊病。

  三、“定”。指“寂然不动”的意思。要求保持神智稳定。《大学》:“知止而后有定”,意为懂得至善则为定。定的表现为“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为道家之本也。在练太极拳时,必须精神上保持清静无为,不受外界影响。《神会语录》:“即定之时即是慧,即慧之时即是定。”

  四、“安”。安然之意,切忌牵强。于自然中求动作均匀舒展,无呆滞之感。

  五、“静”。静是要求精神上高度集中。关于静有诸多的解释。

  《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妙。”

  练太极拳讲究“静”有三种境界

  (一)身静:呼吸平稳深长,即“气沉丹田”。中国称丹田有三:脐下为下丹田;心窝为中丹田;两眉之间为上丹田(见《抱朴子·地真》)。气沉丹田是指精神含蓄。《黄庭经》:“丹田之申精气微,……玉房之中神门户。”其道理即在于此。

  (二)心静:指动作轻灵贯串。中国古代以“心”为精神上之主宰。动作轻灵贯串,即是表现精神上已能高度集中,无旁驽之弊。

  (三)意静:指身舒展自然,即为无为之至高境界,不是简单能达到的。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锻炼,而且需要有极高的"悟性"。

  六、“轻灵”。“轻”相对重而言,这是太极拳相对其他拳术为主要的特征。轻也可作“柔”的解释。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极柔软而后极坚刚。”“灵”是指动作必须灵活,也含灵敏之意。由轻灵而能松沉,由松沉而能粘黏,由粘黏而能连随,继之不丢不顶。轻灵并不意味着松懈,也不能用爆发力,用爆发力则陷入双重。

  松懈和双重是练太极拳的两大弊病,必须十分注意。练太极拳讲究“似松未松,将展未展”。任何一个动作,包括出拳、出掌、或是出腿,均不能伸直,也不能并紧。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求协调,不能有缺陷。

  结语:技击的练习需要扎实的太极拳的基本功,只有在基本功扎实后,才能在其上继续摆各种姿势。技击的练成对我们不仅具有健身作用,对我们自己也起到保护的作用。因此,练习太极拳的好处真的是数不胜数,这个就是希望我们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

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的特点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