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走架功法
练传统太极拳者一定不能“放松”,一定要严格认真、规规矩矩、一步一个脚印、练好每一个动作。
手、眼、身法、步,在内外三合的要求下、摆正每一动作基本顺随得力的情况下要把每个关节撑开、筋骨撑劲、骨节顺随开合紧凑才对!
前辈言:“一开具开骨节都开、一合具合骨节都合、要求节节贯穿、节节串连、周身一家手脚相随”。
精气神尽可到位要求十分严格的,是一件非常辛苦而又艰难的圆弧切线运动高雅的拳术!并非放松能做到的,确实是师传与苦练汗水的结晶啊!。
初学太极拳就像修建高楼大厦,一定要先深挖地基、再用水泥、沙石子、钢筋凝固好才能打好基础,地基越深越牢固楼房建筑的越高越结实来不得半点偏斜和松懈!
那就是要站太极桩功:如无极桩、撑抱混元桩、懒扎衣桩等。
初学太极拳起势也非常重要就像初学书法先写正楷,备好笔墨纸砚、身体坐正,头项正直向下沉气,握好毛笔不可松懈,起笔、落笔、运笔精气神有入纸三分之意念,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严格认真,同样不可有松懈之意!
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还有人说:“功夫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无论是小成还是大成三五年练功人是不可放松的。刚开始学拳、练拳就“放松”的人一定练不出高功夫高境界。
例如:我们永年广府太极宗师杨露禅祖师曾经练过的长方石锁重近200斤左右,每天练举无数次!放松怎样能举起?
第二代宗师李亦畬曾在家中备用两根3米长的铁杆练功,一根铁杆重达40斤!另一根铁杆重达80斤!据武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恩师讲;前辈要求用铁杆通杆左右手各通100次练习拔劲。
我们再谈谈赵堡太极拳有三种架。第一种称中架:一般传授初学者,中架动作分清,难度适中,初学者易于掌握。
第二种:低架。也叫盘功架,领落架,这适合青、壮年为提高太极功夫而传授的,低架赵堡太极拳,小腿与大腿形成的角度要成直角,手、臂、脚、腿、腰、胯等身体各部位运转幅度较大,以健身为目的的老年人、病人难以做到,故不宜练低架拳。
第三种:高架。也称代理架,内功架,这是练技击、技巧、内功功夫的架。
它的架子高各种要求都要在架子上体现出来。由于它架高,在某种程度上说运动量不大,也适应于以健身、养生为目的老年人、病人练习。
练习这三种架子,必须要求做到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立身中正,一举动手脚齐到,手脚起落的方位必须准确。
低架拳要求大开大合,一切动作要走圆,手、脚、肩、肘、胯、腰、膝以及各个关节、各部位肌肉都要走圆,向前后退无不是圈,有平圈、立圈、斜圈以及各种形状的圈,不可直来直去。
高架即圈由大变小,紧小脱化,在技击上起到小圈克大圈的作用。
在练习中架熟练的基础上,再练盘功架,再练高架。也有青年人一开始就学盘功的低架子,具体学习因人而异。
总之,赵堡太极拳三种拳架功能不一样,从始直终要求走圆弧内外三合,也未要求先要“放松”二字。
再谈谈武氏家传太极拳同样有三种套路。一路中捋架是初级阶段拳架:要求身法严紧、中正安舒、支撑八面逐步做到内外三合等身法要领。
一般习练三年左右再练二路炮捶, 二路炮捶特点是运内家拳劲路、用外家拳招法、快慢相间、连环对敌应用之拳架。三路小架是高层次功夫架,即可健身养生、又可防身技击应用。
前辈谱云:“架无定架、步无定步、物我不分、犹如云雾、不学大架艺难成、不学小架心不明、大架不大、小架不小、去粗留精、奥秘成形、”前辈功夫到此高境界时才能有“松而不懈、刚而不僵、随心所欲之妙竟啊!”。
有人说《拳谱》《拳论》上著有“放松”的文字。那是古人著《拳谱》的前辈已达到上层功夫了!已达到去粗留精、奥秘成形、出神入化之境界了才能著出放松二字的!
现在人的功夫境界距离先辈功夫甚远也能谈放松吗?某某老师要求放松的,也许此老师
功夫已达到上成了吧!故李锦藩先师在世时常给弟子讲:“中国古代的文字一字音,一字多意!如何解释都有道理。
《拳谱.》、《拳论》决不是让初学太极拳者能看懂的,你的文化层次再高、理论知识再深,你武术功底、太极功夫未得到上身之境界是理解不透老前辈所著《拳谱》时的含意的!”
当时我问恩师:“为什么文化知识理论再高深的老师也理解不透《拳谱》上的内容呢?他说:“著《拳谱》的老前辈自身的功夫已是高境界的层次了。
他已经是千锤百炼去粗留精、奥秘呈型、出神入化的深层功夫了才能著出“放松”二字的。
前辈武功已达学规矩、练规矩、合规矩、出规矩是规矩之境界了!自身已练到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随心所欲了的程度了才可能放松的。”
而我们现在习练太极拳者刚开始学几天就要放松。放松是永远不张太极拳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