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跟其他的运动项目不同,太极拳是一项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陶冶身心,是一项全面的健身运动。本期给大家推荐的是太极拳81式的教学,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是一项复杂的运动项目,要想学好太极拳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习太极拳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中正安舒话形养
“前三田后三关,左右肩井对涌泉,上下一条线,心舒身自安。”中正安舒、松匀圆缓的吴式太极拳囊括了儒家的“中”、释家的“空”、道家的“无”,意谓天人合一。
它综合了哲学、力学、心理学、医学等理论,内实精神,外示安逸,神形兼备,内外兼修。每一个动作的定势都要形成立柱式身形,配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抽胯、顶头悬及内外之六合的内功心法,周身劲整。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占中、守中、用中,有利于攻防。该拳架相当于周易中的地天泰卦:上虚下实,天阳上升,地阴下润,阴阳合得,安泰亨通。
上虚,是神意虚领,上部空松,从颈椎七节,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到骶骨,通过意念对拉拔长,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
骨节摆正舒直,冲脉通达,使椎间盘及各神经束免受挤压,经络畅通,营养大脑,气血流注,抽坎填离,周天流转,减少了腰脊椎疾病的发生。
腰板直了,阳气就旺:身材苗条了,神气就足。实际上这是自我调理、养生整脊的过程。所以人们说吴式太极拳是苗条拳,美容拳,长寿拳。
厚德载物,柔能克刚。身虽动,心贵静;气宜敛,神宜舒;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慢练是养生的关键
太极拳的另一特点是单腿承重,实脚转换,阴阳分明,主张慢练。慢是对快而言,不会慢就不会快,没有练时的慢,就没有用时的快。
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当然慢不是为慢而慢,而是慢中寓快。细嚼慢咽便于消化,放慢镜头为了看清楚,减慢车速为了安全,盘拳慢练功夫扎实。
杨禹廷祖师说:练功时要在“松,圆,柔,匀”的原则下尽量把速度放慢(初学动作生疏固然要慢,学会后自己练功仍然要慢)。不慢心不能静,心不能静意不能专;不慢气不能沉,气不能沉周身不能松净。
“慢”是太极拳练意练体的关键。武术家吴图南提出练功时,一个动作要达六个鼻吸。冯志强大师说:“慢练为养,快练为伤;静练为养,急练为伤。”
可见慢练是多么重要。慢练如水撼沙,润泽表里,内敛入髓,外达毛窍。表里精细无不到,功能大进。慢练是活步桩,慢养形、养身、养颜、养寿、养精气神,性命双修。
“功夫有没有,先看一步走”“手打三分脚打七”。慢练,使单腿承重能力和平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拳论曰:能引进落空,便能四两拨千斤;欲要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周身无缺陷;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提起精神;欲要提起精神,先要气敛入骨;欲要气敛入骨,先要股前节有力。
股四头肌的加强,可以更好地营养膝关节,使之不受伤害,减少或避免了退行性病变,并可更好地营养骨骼,促骨生髓,髓生血,血养全身,形成良性循环,符合“单腿站立壮五脏,金鸡独 立可长生”的中医理论。所以行功走架要慢,不易快。
太极拳对于腿部的锻炼,使得很多老年人的健康得到了保障,也使得很多人战胜了疾病,重获健康。
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太极拳是一项十分具有健身功效以及社会意义的一项武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