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一搭手,一下就能听出对方的重心比我高还是低,只要比我高,就心中无忧,无论对方有多高的本事,我也心中有底。只要对手重心比我低,我就知道遇到高手了。当此之时,就要想法向对方学习了。实际上,对方其实也明白。记得有回一位武师带了几个徒弟,一出手就把人扔出去。好几个人向他请教,他是来者不拒。
当时我是胆战心惊的与其搭手,为何?因为他能打,我那时很欠缺。但推了两下,我立即有了底,因为我重心比他低。他也不是吃醋的,不再推,而讲起了散打,这是我的弱项,我就只得老老实实听着了。从那以后,我更确定我悟的方向是对的。
有了重心。还要说说力由脊发。力是由后背过来的。其实,即便没有力由脊发,只要重心低,就能放人。力学原理也很简单。把对方脚跟催动起来了,对方脚下站立不稳,那不就任由你来发挥了吗,你顺势很轻易的就会把对方推一个马趴,推出几米远也是很容易的。
如果再加上力由脊发,那放人就很轻松了。当然,这里的要点是对方不明白重心问题。网上有很多能放人的大师,除了那些假的和配合好的表演性质的之外,多数我推测也不过如此。拳论说,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你的重心高,我就紧贴在你重心的下面,我也高起来,你的重心低,我比你还低,也是紧贴在你重心的下面,为什么,让你听不出来,你听不出来才容易失掉警惕,容易上当。而另一方面,在触点上,我又总高或低那么一点点,这又是为了空你做准备。
这点功夫真的不能算是内家功夫的高功夫。只能算是内家功夫的入门功夫。内家功夫的发力主要的不仅是放人,更主要的是打出渗透力来,这才是实战需要的。曾看到一个,一时没找到。
说是手高举,从上松着落下,然后加速,砸在下面他人的胳膊上,让人来体会这渗透力。接的人常常是受不了,那疼劲往骨头里杀。但也只讲到这。这也是容易做到的。然而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能整体的发出这种力,那可就不是容易的了。
太极拳发劲的基本特征
(一)如练
太极拳古经典拳谱里所说的“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是“气”与“劲”的中心、基本的共同特点。对于“发劲”而言,脚一蹬地,就像是有一个浪头由脚开始向上滚动从手臂泄放出去,就像是舞动着绸练的抖动,抖动从一头传滚到了另一头。这种“如练”主要是体现在身躯,放大地夸张地显示,就像是禅密功脊柱纵向前后波浪形的摆动。
可以这样体验整个身体竖直向前倾,两手臂伸直撑在墙面上;接着臀部向前向下压,两手臂弯曲,脚、臀、头形成顶点在下的三角形;然后脚蹬地、两手臂再撑直,臀部向后向上突,脚、臀、头形成顶点在上的三角形;然后再继续这样由脚蹬地引起手臂曲伸与臀部、背部上下运动,使得臀部下降时臀部上方的后腰背突起,随即后腰背下降,再上方的胸背部突起;这样的突起一直传动延续到肩背部,“如练”就是这样的感觉。
除了初学太极拳,其实在练太极拳发劲时,如练主要是凭感觉,基本上就没有这样的外形,因此,练习太极拳重在领悟。
但特别强烈的“发劲”背部肌肉也会出现这样由下而上的滚动。如浙江省六十年代初有一则体育资料,实录了晚年的牛春明先生有一次发劲,背部就出现了这样由下而上的肌肉滚动。当有了一定的发劲基础,两脚稍前后站立,脚暗暗一蹬地,就确实能够引起这样的滚动感觉由脚而上传递到手,手就会完全不由自主地发生震颤的一抖,或者还有手腕关节要顿时脱开来手飞出去的感觉。
所以,太极拳古经典拳谱里所说的“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也可以说是“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劲”。这种感觉或略微的外形反应是人体传递性力量也就是运动力学里所说的人体“动量传递”发生的唯一特点。有的名家所说的和所表演的发劲就像是动物抖毛,不可能是太极拳发劲的特征。
因为这种发劲中脚只是身躯的站立支撑点而已,发劲靠的主要是人体的旋转惯性,发劲的力量不是脚传递上来的,不具有“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的特征。
学习杨式太极拳时,早出现的不自主的抖动是弯弓射虎的结束时,练习这个招式时,手会不自主的抖动一下,能够体会到劲是如何施展开。
够体会到这种“劲”如何经过骶骨、背部达到手的缓慢的传递过程,往往在手不由自主一抖、手腕关节像是要飞脱般的同时,会发生手腕关节的咯咯作响,旁边的人清晰可闻。
(二)松
人体“如练”的反应必需以全身的放松为基础,如果没有放松,往往难以完成这种“如练”的动态。即使能够做出这种“如练”的动态,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如练”的传递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