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的转动角度,一般以40度为宜,超过45度时,必须配合以足的摆扣,或变转步法,以维持平衡。肩关节旋转不能大于腰和裆的旋转角度,肩部随左右胯的运动可以一边略高,一边略低的倾斜,但不可走得太过,这样才能形成螺旋主体。
陈式太极拳特别对长强穴(尾骨下端)有明确要求和界限。洪均生先生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长强穴”微向后翻。
有好多练习者长强穴后翻的太过,形成了突臀。陈鑫主张长强穴应微向后翻约15度,陈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的根本区别。因为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尾骨后翻小腹下部自然斜向内收,气自然松沉下去。
膝和足的配合也有一定的限度,膝关节略内合,但不能向内合的太过,太过会造成尖裆。膝关节应以膝鹤顶穴与地面的垂直线在地面上的交点位于足趾、足踵之间的内侧为界。
凡伸展的膝部要和胯根、足部配合,也是略向里合,成三角形。膝的前后移动应以足趾与足跟之间为界限,向前膝不过趾尖,过之则身体前倾;向后膝不过足跟,过之则身体后仰,下肢劲力松散。
上述提到的只是陈式太极拳界限的极少部分,还有许多复杂的动作需要遵循拳理拳法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
练陈式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一、头正项竖,顶劲虚悬
头为六阳之首,一身为主,头正则身躯自然中正端凝;项竖则脑后二大筋自然竖直,脑后二大筋间乃佐中气上下流通之路;顶劲虚领则全身精神自然领起,中气贯注神贯顶。虚悬者,虚虚领起,如悬,挂在空中一样,不可顶过,过则根浮,但领不起则倒塌。
二、胸空腹实气沉丹田
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虚则胸空,胸空则胸气下降。左右两肋下沉,腹部自然充实,气下沉于丹田,则上虚下实,上体松活圆转,下体固若磐石,而又平心静气,使浊气自然下降至足底,清气自然上升至顶心,清升浊降,阴阳分清。
太极拳是一项完美的养生运动,修炼太极拳可以增强抵抗力,也会让你保持身心愉悦。
三、塌腰敛臀,脊柱竖直
腰为上下体之枢纽,腰劲下不去,气不能归于丹田,气不归到丹田,则中极、会阴失于轻浮,因而胸中横气填塞饱满,即背后陶道、身柱、灵台左右,横气亦皆填塞饱满,而前后胥滞涩矣。
盖不向前合,失之一仰,向前合则裆劲轻浮,足底不稳,上体亦不空灵。所以,腰要松,又要虚,腰能松虚而后能塌;塌腰又须敛臀,臀部不收敛便不能塌腰。敛臀勿忘提会阴,会阴上提则气不下漏。
塌腰敛臀则腰劲下贯,上体虚,中部活,下体沉稳。全体之劲能合于丹田。敛臀则骶骨有力,尾闾中正,再配合虚领顶劲,则脊柱自然竖直对准,后腰命门处自然开张,中气贯于脊中,上自百会,下达会阴,如一线穿成,则身弓备也。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否则会影响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四、沉肩坠肘,劲贯肩背
两臂能否圆转全在两肩,肩为臂之枢纽,两肩不能松开,则转关不灵,两肩应放松下垂,功久骨缝自开,两臂应如在肩上挂著一样,肩及自然能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