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太极拳的人对太极拳的刚柔都很熟悉,刚柔本是一对矛盾关系,但是太极拳中却是相辅相成、相辅而生的关系。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现代人学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下面随着太极拳,了解太极拳柔中有刚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柔中有刚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的创编是为了养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调节心脑血管疾病,患有疾病者练习太极拳能帮助体力恢复。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心平气和、神智内敛,用意念引导动作,使人的精神处于一种集中而又放松的状态;同时要求肢体动作协调配合、合顺自然。这样,在锻炼人体运动神经中枢、增强人的平衡能力的同时,加强了运动神经中枢与植物神经中枢的协调。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脑电波的清醒波居主导地位,大脑处于良好的觉醒状态,有利于增强人的内脏功能和免疫功能。
太极拳是一项全身得到活动的体育锻炼项目,其动作柔和,爆发式动作少,锻炼过程中基本避免了肌体骨骼受到突然性外力冲击,所以适合强弱老幼各类人群练习。练习太极拳,肢体取自然舒展姿势,在放松肌肉的同时舒张了血管,有效促进了人体血液、淋巴的循环。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心肌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能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柔中带有刚的功夫,通过学习太极拳能锻炼身体机能,强化身体,达到锻炼的效果。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的有氧锻炼,其开、合、动、静的练习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式,有效锻炼了人的膈肌和腹部肌肉,不仅改善了肺通气量、增强了肺的代偿功能、锻炼和增强了呼吸系统,而且对人的肠胃等器官也起到了一定按摩作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脏器血液循环,进而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练习太极拳,动作虽然柔和舒缓,却连续不止,每个动作都是按照腰、肩、肘、腕、掌、指,或腰、胯、膝、踝、足、趾的方式,在意念的引导下由内而外、由大而小逐步推进的,人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群都充分调动并协调起来,尤其是关节的运动,柔缓而有效率。所以,长期练习太极拳,能有效保持人的骨骼肌肉的弹性和韧性,从而增进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活力,对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练习太极拳,在“拳”外也有很多益处。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一项很好的社会交往活动,尤其对一些退出工作岗位的老年人而言,在练习场上结识新朋友,既可以共同学习,又可以谈天说地,是扩大社会交往、避免孤独自闭的有效途径。
太极拳是养生的佳拳术,全民练习太极拳能提高健康水平,同时也能提高生活质量,太极拳帮助你预防多种疾病。
太极拳积柔成刚的方法
上面所说的一种轻灵而又沉着的柔劲,是先从轻灵入手的,所以在初学时切不可用拙力,也不可使气,用力和使气,都可使手犯僵硬的毛病,转动就不能轻灵了。
要等到四肢动作,连同身体各部,确实达到轻灵了,再加以锻炼,到真正极为轻灵的程度,也就是极柔软,然后练沉着,即所谓:“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练沉着是在每着停势时用意微微贯劲,是要自然的贯劲,亦不能用力,也不用使气,要纯出乎自然,
用功日久,自能在轻灵中含有沉着,这就渐渐进入积柔成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轻灵与沉着交互地锻炼,使全身各部份充满着掤劲,也就是觉得有弹性与韧性,手臂极为柔软而又极为沉重,周身动作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稳重。
到了积柔成刚的阶段,再加用功,要使刚复归柔,以至刚柔相济,达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地步。陈鑫说:“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太极拳的动作是螺旋形的圆圈,内含有阴阳,以成太极,就是在一个圆圈中,有开合,有刚柔,也就是画一个圈,就有刚有柔。
不论刚与柔都包含着一种弹性和韧性的力量,在平时锻炼用功,是在运转时要做到轻灵,在定式时要做到沉着;把这个含有弹性和韧性的力量,加强而集中于肢体的某部份的一点,而以心意使之显发于外的一剎那,这就是太极拳的积柔成刚的刚劲,也就是所称的发劲,当之者不可抵御,真所谓无坚不摧。
陈鑫说:“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陈鑫所谓“造到其小无内之境”即集中于一点之意,古今用词之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