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我们时刻都在进行的运动,而呼吸所产生的叫气。太极拳的特点是呼吸,初学太极拳不能憋气,要学会自然呼吸。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下面随着太极拳教程,了解太极拳气的三个阶段。
太极拳气的三个阶段
太极拳中运用的气指的是口鼻呼吸之气,修炼到不同程度,呼吸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才能真正的做到内在气息的细匀长。
此气来自于先天,是生命之源的“真气”,也称“元气”前辈健侯公就太极拳之气的修炼相应地指出练拳时要“不呼不吸”。
不呼不吸是不以呼吸二气为念练拳,并非摒息闭气。这样在练拳时才不会提着气,使气含于胸部产生气滞。
初学太极拳要学会自然呼吸,使呼吸配合动作,协调运动,这样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初级阶段
学练内气催姿势时,内气的运行往往夹杂着呼吸之气,是以肌肉的绷张之圆来促内气,长此练习亦得不到真的内气。
必须要有“松散”之意的引领,意气相融在体内周流,自己毫无觉察和感触,而自然运行鼓荡,故拳论中有“有气则滞、无气尚刚”的说法。有气是指有呼吸之气的阻碍而使内气的运行不能自然流畅“则滞;“无气”则是指修炼到没有呼吸之气的搀杂阶段,才能体现到内气的运行畅通无阻之刚强“尚刚”。
中级阶段
是内功继“松散”进入“通”的阶段。松是纵向的而散是横向的,“松”比较容易做到,而横向的“散”因受身体条件的限制,有些部位不易做到,致使“松散”不能均衡,“通”也很难实现。
气的形成在太极拳的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由浅到深,随着太极拳呼吸的加深,气会变得深沉、细、长。
例如内气由两胯通向两大腿时即受阻,无论如何也不能通达两小腿,形成大半截练拳。解决这一问题的奥秘是胯圈松散,使内气向四周通出,形成无边无沿的胯气圈,使双腿亦随之散出范围与躯干几乎相同的气势。
这样内气与外气相互融通,形成内气促使、外气引领的一种无形动力,便可在周身上下通行无阻。
高级阶段
达到“身空、气通”的境界,身空是全无身体边缘的感觉,气在人体任何部位都能直来直往,人体的每个毛孔都能渗入、溢出所需所弃之气体,自身毫无察觉、更意识不到。
气在体内外广泛高速地交融,源源不断地提供生命所需的元气,使精力旺盛、气势充沛、一身舒适、万法自通。
太极拳调息方法
在第一阶段,即初学阶段,这时应当主要采用自然调息法,要求做到顺其自然,通过调节呼吸消除紧张,缓解压九形体舒松自然。
在这个阶段练习者应要细致的看师傅的动作演练,熟记动作要领和套路等,但不能太过注重呼吸,因为练习者这个阶段还不能接受,容易出问题。
在练习太极拳的招式的时候,所有的动作都需要符合一呼一吸的原则。
可是在初练拳时,仍应强调动作与呼吸自然结合,不应拘泥执着,这样才符合“气以直养而无害“的要求。
第二个层次即练拳达到动作比较规范、套路比较熟练的程度后,就要逐步采用逆式调息法,即腹式呼吸。此时要求随着练拳动作的升、降、开、合,小腹有松有收,呼吸做到逐渐跟随动作,配合动作,气沉丹田,内气运行。
太极拳的呼吸主要有三种,当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呼吸自然会发生改变,掌握好内功心法,可以使呼吸变得深长。
第三个层次即练拳达到动作相当规范、套路相当熟练后,就要求修习者在采用逆式调息法时,深入体会吐纳与太极拳每个动作的开合的密切配合。
在这个阶段,无论是什么动作,都需要让自己的内气变的充沛,也格外需要注意呼吸的动作。这时动作与呼吸的关系是主与从的关系,呼吸紧跟动作、配合动作,是腹肌运动的结果。
腹肌运动加强了丹田气,为力由脊发提供能源,这就是”腰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这就是虚其心,实其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