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太极拳意的三个阶段。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是放松,缓解压力,下面随着太极拳教学练习一下吧!
简述太极拳意的三个阶段
习练太极拳要求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不能三心二意,达到意念太极拳的境界。
太极拳对意的运用发自内心。所谓“心诚于衷(中)而显于外”之中位于胸部正中、两乳之间。此处亦是中丹田的所在。
前人围绕着胸部十字中心这个点在太极拳论中做过许多文章,譬如:“手从口出、手从口收”“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围”“有心不用何时晓”“运用在于心”等等都指明了心意在太极拳修炼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性。
意在太极拳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每个动作,因此,在练习中,要做到心静体松。
“意在先”“重意不重形”是初学阶段由用力做势向“意领招出”过渡的思想基础。从一开始学拳就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用意识引导动作上,一招一式都要以意识引领着形体的运行,从而逐步进入“招中有术”的阶段。
初级阶段
为“从无意到有意”,必须在松散的基础上“意气”才会出现。意与气是分不开的,气必须由意领而通出,为意在先,即意在前引领内气通出。当一“松”“散”,以意领气通出时为意气引催姿势。
中级阶段
于认识到“凡此皆是意不是形”,“意”才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入意的频繁出现阶段,“为从有到繁”过程。
学习太极拳前要排空思想杂念,静心练完拳后,你会发现,太极拳帮助你解决了所有的烦恼和困惑。
高级阶段
在“意”的频繁出现中感觉到“意”的用途虽多,但彼此的显现、运走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极强的共性和规律性。在拳论中提醒学练者要注意“有意确无意、无意出真意’的论述。真意的流露不掺杂人为的贪心与杂念,于意想不到中自然出现。高级阶段为“从繁到简”过程。
太极拳意的训练方法
1.舒翅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自然下垂,眼帘自然下垂,但不闭合。松肩坠肘后,两手自然抬起捧着肚子,两中指尖隔着衣服放在肚脐的边缘上,手腕和肘轻轻地(用意不用力)贴在带脉上。
意想手心劳宫穴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已贴住时,就改意想少海穴(肘内侧肘横纹端)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贴住时,又回想劳宫穴贴带脉,如此往复循环。
练太极拳贵在坚持,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但要以舒适为主,然后逐渐延长时间,在慢练中寻找练拳的意念。
觉得似乎两手(双翅)抱着一个大球,两脚踩着一个大球,头顶着一个大球。这三球相照就是“三田合一”。待到手抱的球似乎要突出时,就可转入下一个阶段。
2.开怀 两手中指尖离开肚脐,引导两手向外、向上,直到手指与肩平。两手又转向下,以两中指尖按摩气冲穴(气冲穴在腹股沟上部.耻骨结节处上方)。
然后,两中指相继按摩阴陵泉、三阴交、悬钟、阳陵泉和环跳穴。然后,两手扶着后腰,中指尖在命门穴(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拇指朝下,意想以两手心和命门为圆心各一圆,就形成三个圆,叫做“三环套月”。
太极拳是个立体圆,即三圆,三圆本是直立的,要用意念将三环摆成水平,这时身体向后仰,再伸个腰,就如同仙鹤张翅一样。
这样坚持一会儿,直到觉得两脚心已人地而头顶百会穴贴地时,腰可伸直,像受力向后弯的藤条,等外力取消时,自然弹回原来的样子,这时,百会就会将涌泉的“水”引上来,这叫“龙头引水”。
然后,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垂,休息一会儿,就可转人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