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在太极拳实战中,力的运用非常广泛,运用力的技巧能可锻炼灵活的大脑思维,下面随着太极拳实战练习一下吧!
太极拳中的物理力学原理
太极拳在推手、交手和搏击实战中,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力学原理,创造了独特的技击方法,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说法。
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圆形旋转,利用了弧形旋转化解外力的原理,以达到以小制大;利用杠杆支翘化力的原理,以达到以轻制重。
利用惯性和力的合力的原理,以达到引进化力,以弱胜强。太极拳松活弹抖的爆发劲力,利用了震颤力的原理,以摧毁对手的力量;利用应用动量的原理,周身完整一气,使力在对手身上不断地连续增加,且长绵不断地粘连,迫使对方失去平衡而跌倒。
太极拳是一项对称运动,通过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摔跌机率。
太极拳在技击散打中,十分注重自身重力、地面反作用力、对手的冲击力等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许多独特的克敌制胜的方法。
如剪切力、拧绞力等等。在实战中,自身所发之劲力,也内容丰富,如前冲力、抛放力、下放力、螺旋力、缠丝力、松弹力、抖颤力、震动力、游荡力和靠撞力等等。
太极拳的力学原理
1.太极拳“圆运动”的基本特征
太极拳以“太极图说”作为基本理论。在明代王夫之《思向录外篇》有这样的解释:“绘太极图,无己而绘一圆圈尔,殊矣”。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运动用力的情况与太极图形相形象,太极拳由此而得名颇有道理。
太极拳的运动规律遵循力学原理,修炼太极拳要求做到气沉丹田,运用丹田的力量做到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每一个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圆圈所构成。拳谚曰:“圈是周身转”、“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足随手运,圆转如神”等此圆或圈的运动。
即为太极拳“圆运动”,其内含“阴阳”之两力,作极为缠绵曲折的旋转运动,“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是指圆运动的形式而已。其圆运动是在大螺旋式和无数小螺旋式的发展路线上形成的。
其中多以平圆、立圆、顺圆、逆圆、大圆、小圆及半圆作为进退、起落和旋转的运动形式,在整个太极拳套路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着、变化着、使“圆运动”构成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特征。
2.太极拳“圆运动”具有“攻防兼备”之特色
太极拳圆运动即有走化(架招)又有攻击,故太极拳有“攻防兼备”之特色。练习者常以圆运动作为探询对手虚实和进攻意向的侦察手段,掌握有利时机,灵活转换,随曲就伸,虚实并举,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在太极拳实战中,讲求的是用意不用力,学会后发制人,没有一个拳者告诉自己的学生先发制人,这也是太极拳的独特之处。
如陈式太极拳中“白鹤亮翅”是右引左击,兼上引下击;“云手”则是左右一引一击;“高探马”为左肱背折肘法;“单鞭”又为其顺转左右引击。从而可以概括,太极拳圆运动的精华乃“攻防兼备”。
3.太极拳圆运动具有化劲法
化劲在太极拳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劲。所谓“化劲”是指粘劲和走劲的合成,随感随化。其要点,全在我顺人背。如用“圆运动”来说,即顺来,以半圆招架,以半圆攻击。
太极拳圆运动和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一样受力学的定律所支配。太极拳圆运动的化劲法亦然。太极拳运动中有许多力学原理,但作为人的运动形式,则是重心的移动和绕重心转动的运动的合成。
其力的组成有大小、方向和着力点三个要素。拳谚曰:“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此“发落点”即为力的“着力点”。所谓“发点”,即是先通过移动、旋转或滚动使对方之落点落空,然后再打击对手。
所谓“落点”,既是对方劲力着手自身之部位。力点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成功与否。